第B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9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私奉献 他们光芒万丈

    锲而不舍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你们知道这幅《清明上河图》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鸡蛋壳、沙子……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哦,你们看出来了吗?”这两天,新学期开学,一群稚气未脱的特殊孩子走进美术课堂,满屋子的漆艺等装饰画让他们感到新奇。

    当天的任课老师是陈老师,石青的得意门生,2008届毕业生中唯一一个考入本科院校的特殊孩子。毕业后陈老师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也成了一名美术老师。石青一有时间就会来教室里转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3年12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漆画工作室被批准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批“国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石青从这里带出上百位学生,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跟着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多次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奖项。毕业后,他们进入宁波国家级非遗传承工艺企业,成为工艺美术从业者,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为宁波的工艺美术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产教融合方面,石青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石青成功辅导学生完成宁波泰富广场认购的价值13万多的装饰漆画习作,2014年,她又将价值100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泥金彩漆”私人捐赠项目引进校园,为学校新开设了一个传承项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在,石青身兼多职,是特教老师,也是市政协委员,曾担任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我加入这个协会主要是通过这个平台,熟悉这个行业的人,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用石青的话说,就是“厚着脸皮、锲而不舍”宣传学生,她的执着打动了许多人。

    “希望社会上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一群体,爱是需要传递的,传递这份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愿意做的事。”石青说。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虞吉

    扎根海岛十九年

    绘就一幅美丽人生“画作”

    “回顾这19年来,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在真切地体会到教师职业艰辛的同时,更体会到了身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虞吉,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美术教师。如果说人生如画,扎根海岛19年,这位80后老师用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爱,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人生“画作”。

    潜心教学

    让海岛的孩子感受美术的魅力

    2001年,虞吉从宁波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现为宁波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她分配回到家乡大榭,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师工作。

    回到大榭的虞吉,刚开始主教的是语文,兼教美术,但出于对美术的由衷热爱,在六年后,她终于有机会成为一名专职美术教师。

    她潜心扑在美术教学上,让海岛的孩子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美育的力量。除了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她带着孩子们走出大榭,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并屡屡获得大奖,自己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更难得的是,今年虞吉还获评“宁波市第八批名教师”,实现了大榭宁波市名教师“零”的突破。疫情期间,她自制微课《跟虞老师学画葡萄》入选了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组织的“心系荆楚,名师驰援:百名特级教师公益送教湖北”活动资源库,为驰援湖北疫情作出了贡献。

    对此,她颇为感恩:“我很幸运,一路上遇到多位良师指引我前行!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人生如画,成长期就如同是在这幅勾勒好外形的画面上添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寻找美的形式,知道多样统一,一笔笔丰富画面,一步步夯实自己,才能够收获人生画面的精彩。”

    从“姐姐”到“妈妈”

    把自己奉献给这片热土

    十九年的海岛教学生涯中,伴随虞吉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称呼:班主任!从走上讲坛开始,她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从初工作时她在孩子们眼中如同“姐姐”,直到现在她在孩子们眼中如同“妈妈”。

    这些年来,她在海岛找到了自己的爱人,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中间,也不是没机会离开海岛,但一想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一想到自己从小在海岛出生成长的经历,看到大榭近年来快速的发展,觉得大榭是片沃土,值得自己在这片热土上奉献一份力量。

    想起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虞吉说经常会发生感人的小故事,“有一次,有个很调皮的男孩违反学校纪律,班级被扣了分。当时,我带着一股子火气走进教室,想着怎么批评教育学生。哪知,到了教室,还没等我说话,班长突然带领全班学生齐声大喊:虞老师,我们爱您!我一愣。瞬间百感交集,眼泪刷地流下来了。原来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事了,事先商量了这个办法想让我消消气。那时,我就想,面对一帮懂事的孩子,扣分不重要,只要孩子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改正了,不就可以了吗?”

    正是因为喜欢孩子们,热爱这份职业,她觉得大为增添了自己的人生亮色,她说:“成熟期就如同是在这幅人生画面中进行画龙点睛的过程,这个过程凸显了我人生画面的亮色!”

    他们,不再是

    遗失在角落的花朵

    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是一个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视线,越来越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在我们时常会忽视的角落,总有一群人,以“秉红烛之德传道,以园丁之情授业,用仁爱之心解惑”的信念,一直坚守在山村、海岛学校、特殊学校,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用爱与无私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他们用爱心换取乡村留守儿童的真心,用耐心陪伴特殊孩子的成长,用匠心雕琢孩子们的未来……

    这些孩子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同样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近年来,宁波义务教育更趋优质均衡。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中,就有提到:宁波加大对义务段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6所薄弱学校改造和38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已顺利开工。下半年,宁波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有序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加大现代化学校建设力度。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支持“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的集团化办学,提高集团化办学覆盖率。

    一切,都朝着有阳光的方向前行。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樊莹 李臻

    通讯员 陈静 张帆 俞爱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