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外时间 玩电子游戏占25.53% 看书仅19.89% 影响原因 学业繁重占52.9% 没氛围占30.19%

我市乡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市乡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阅读时长和阅读数量比较有限。调查中,在“对你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是”的选项中,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同学、朋友和父母,占30.89%和24.41%,老师仅占17.37%。这是基于对近5000名乡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施虹宇

    【阅读问卷】

    调查群体 “瞄准”乡村中小学生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广和阅读指导,(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这次把调查的目光聚焦到更需要社会关注和关心的群体——乡村中小学生。

    工作人员从宁波大市范围内的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奉化区、余姚市、慈溪市、象山县,选择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所初中和4所高中(含1所职业高中)共15所公立中小学校进行调查。这些学校中,3所校址位于农村,其余均位于所在乡镇近中心区域或城郊结合地区。

    本次调查采取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发放两种形式进行。

    自5月15日开始,陆续向15所学校寄送纸质问卷共计5000张,同时在“问卷星”网站通过学校平台发布问卷。截至7月15日,共回收有效纸质问卷4323份。工作人员又把这些问卷全部录入“问卷星”,线上线下共回收有效问卷4762张。因在回收的在线有效问卷中,存在部分居住地是城区的学生样本,工作人员又进行筛查,最终有4571份选择居住地为“乡镇及农村”的问卷。这份翔实的《宁波市乡村中小学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以4571份问卷样本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数据解读】

    城乡中小学生 阅读状况“有差距”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重要性无须赘言,而作为一生中的阅读黄金期,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不可错过。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这几年一直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去年曾发布了《宁波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和今年的调查报告一对比,可以发现城乡中小学生的阅读“差距”。

    去年的调查显示,全市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一年里阅读了20本以上图书,近一半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为0.5小时至1小时;而乡村中小学生年阅读册数在20本以上的仅为16.85%,近一半的学生一年内看1到6本书籍,每天阅读时间0.5小时至1小时的仅为37.5%。

    其次,近九成的乡村中小学生,主要阅读场所是家里,但乡村中小学生家中的藏书量不大,阅读资源相对缺乏,数据显示,藏书量在50本以下的占44.78%,超八成乡村学生的父母或家人的主要学历为初高中,家人“很喜欢”看书的有16.17%,“偶尔看书”的高达63.51%,“从不看书的”14.29%。可见,平时在孩子面前看书的家长比例不高,家庭中父母给孩子创设的阅读环境和自身的阅读示范做得还不够,也有可能手机阅读方式替代传统的纸质阅读,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学生感受到家中阅读氛围不浓郁是客观事实。

    随着年级的上升

    与家人沟通降低

    调查中,在“对你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是”的选项中,列前两位的分别是“同学、朋友”和“父母”,分别占30.89%和24.41%。老师仅占17.37%。由此可见,对受调查的乡村中小学生而言,作为同龄人的同学、朋友的影响力最大。

    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一千个读者甚至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个人体验纷繁而精彩,而分享能够让阅读更加美丽,分享的过程也是阅读“深加工”的过程。调查显示,乡村学生小学一到三年级交流人群集中在父母或家人,随着年级的上升,与家人的沟通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小学四到六年级开始,与同学交流的比例从65.28%增加至高中阶段的87.27%。

    调查还显示,阻碍阅读的最大原因是学业压力,52.9%的学生选择“学业繁重,没时间阅读”,这项数据随着年级段面临压力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另外,四分之一多的学生把玩电子游戏作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同时,休闲方式在男女生性别、年级段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如男生偏好玩电子游戏和体育活动,而女生的休闲方式中,看电视和看书占比较高。

    【专家支招】

    把有影响力的学生 打造成阅读标兵

    面对这份调查报告,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认为,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和社交平台占领。这一问题,在乡村,由于家长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显得尤为突出。阅读的吸引力如何与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抗衡,是一个值得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让乡村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学校、教师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可以建立图书漂流机制、阅读交流会等,破解藏书量不足、阅读交流少的问题。”

    文学博士、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报》编辑张贵勇认为,这份调查报告很有意义,“可以作为管窥我国农村孩子阅读状况的样本,能触摸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真实脉搏”。他建议打造阅读共同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9岁以后,同伴超过父母,渐渐成为最大的‘成长影响源’,因此,关注孩子之间的同伴效应,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努力把班里有影响力的学生打造成阅读种子、阅读标兵,树立阅读好榜样。”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乃至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给教师减负,在教育培训期间和假期多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阅读,“教师阅读状况的改善,能极大改善当下的中小学生阅读状况,两者是互促互哺的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