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栋 龚迪颖 慈湖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与实践智慧应对,将是消除学生心理危机的“及时雨”。 案例回放 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位工作出色、成绩优异、长相清秀的女生。印象中,她是一个有主见、不用太操心的孩子,然而在某个周末返校的路上,我远远看见她和一位同班男生手牵着手,亲密地并肩走着,那位男生还不时喂她吃冰淇淋。身边走过不少同样返校的同学,他们却旁若无人。当时,我心中有股冲动,想上前质问,但理智告诉我,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我沉住气,直到晚自修开始,才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压着嗓子说:“你们在路上的行为很不符合你们的身份,你们觉得呢?” 班长低着头,红着脸,而那位男生却说道:“老师,原来你也这么守旧,这又不是丢人的事,而且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好遮遮掩掩。” 我愣住了。男女学生交往是个敏感话题,说多不好,说少不行,其中分寸很难拿捏,那么应怎样处理才恰当呢? 案例分析 头脑风暴 针对这个事件,校德育处特意展开了“高中男女生交往,寻找处理策略”的头脑风暴。在这场大讨论中,大家给出了几种观点: 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行为进行反驳,告诫他们应该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种行为出现在校园里是不文明的表现,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 与两个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合他们共同配合教育。 推荐一些关于早恋危害的文章给他们,态度委婉地表示理解,但不能接受过度行为,提醒他们应当处理好学习和感情的关系,注意举止分寸。 给予处分处理,树立典型,并在班里明确禁止出现男女生亲密行为。 就此案例发动学生讨论,围绕男女生该怎样正常交往? 时代不同了,在青春期出现男女生交往,实属正常,也不是违纪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处理角度及效果预测 处理角度一:对该行为进行批评与处理,联系家长合力“灭火”。如果学校不坚决反对,情况可能会泛化,造成恶劣影响,应当明令禁止男女生交往,同时应及时将情况告知家长,请家长协助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思想动态。如果当事学生态度恶劣,应给予警告处理,预防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预测效果:学校的批评与处理可能让学生有所感触,反思自己的行为,但也可能不服气,认为小题大做,依旧我行我素。 和家长沟通,共同商议对策,家校合力引导,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可能因为学校的压制和家长的粗暴管制,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让双方走得更近。 学校的警告处理,可能会让学生收敛自己的言行,也给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但也可能让学生记恨学校、教师,破罐子破摔,产生心理问题。 处理角度二:理解这种情感,但并不赞同这种行为。这个年龄,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理解,处于感情中的学生常常失去理智,老师有责任提醒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 预测效果: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动,学生开始正视自己的行为。 学生对老师的提醒不以为然,把老师的理解误以为是允许,变本加厉。 处理角度三:发动学生来共同讨论男女生该怎么交往。 老师往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上思考, 那么学生自身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己来评价。 预测效果:多数学生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理智战胜情感,学会自重,学会约束。 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有认为该禁止的,也有认为虽不该提倡,但不必禁止,这属于个人隐私,只要自己能处理好,无须追责。 处理方式的合理聚焦与优化 对待男女生交往,教师与学生认识上有差异,学生也并非故意惹老师生气,只是真实表达自我而已,从某种程度上呈现了学生的价值观。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纠正或引导学生的认知,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采用艺术的方式调查其周围同伴的看法,彼此分享,不急于得出谁对谁错,不急于要求学生接纳自己的观点,但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好能通过智慧的方式传达正确的认识,明确交往行为的底线。 策略实施 循循善诱与步步突围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惊常有鬼敲门。校园早恋在高中阶段屡见不鲜。作为班主任,我们尝试改变传统的简单说教或硬性惩罚,试图营造师生探讨的氛围,引导学生对事件本身进行客观分析,借助同伴价值观的共鸣逐渐渗透正确的爱情观,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Step1情境引入: 在班会课上,通过多媒体形式讲述一个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找郎君,东家家产万贯,其子不学无术,整日挥霍无度;西家家境贫寒,其子长相英俊,勤劳善良。面对两种选择,女子考虑后,告诉母亲,她想吃在东家,住在西家。故事截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几个学生喊着:“脚踏两只船。” Step2出示讨论题一(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价值观): 请大家为这个女子出个主意。多数学生选择西家,认为从长远看,西家虽穷但有发展前途,也有少部分学生选东家,认为东家有钱,条件好,东家之子很可能懂得浪漫,懂得生活。 Step3出示讨论题二(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讨论自身的恋爱观): 请大家为这两家儿子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赢得女子的心?学生们发言很积极。甲同学说道:“他们应该对女子穷追不舍,当面表达自己的优势,让她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平时内向的乙同学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我劝各位,这样的女子不追最好,干吗要找一个三心二意的人为伴。”此语一出,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Step4出示讨论题三(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树立理性的恋爱观): 你认为什么时候恋爱最佳?此刻两位当事人沉默不语,而同学们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得先有稳定的工作,有的说要有房有车之后,有的说要到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机会,据理分析:首先中学生思想尚未定型,对事物的看法还很片面,对异性的要求会随着自己的阅历而不断变化;其次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在恋爱时极容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同学来说,造成的心理创伤将是终身难以弥补;再次中学生经济没有独立,没有任何能力承担物质需求;最后以大数据来证明,一旦恋爱后,情绪往往被对方所牵制,学习分心,容易造成成绩下降。 Step5写感受(意图:引导学生反思与内化,整理与构建科学全面的恋爱观): 班会结束后,让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写下对早恋的看法,进一步表达自己观点。从反馈信息来看,多数同学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类似的看法,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过早涉及男女问题,在适合的时间和场合干适合的事。其中有位同学(根据笔迹确认为事件当事人)这样写道:爱情属于明天,如今的我们不应该催熟苦涩的果实。 智慧操练还在继续 亚里士多德曾问他的学生:“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答案是:“种上庄稼。”同样,如果安排一些男女生共同参与竞赛活动,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个性得到张扬,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对异性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就会不断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最终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