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姚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在跑步比赛。 学校供图 |
 |
小张(图中戴红帽者)每天放学后就去游泳。 受访者供图 |
 |
北仑区泰河学校的学生们在“空中运动场”运动。 学校供图 |
如何有效锻炼? 需要深入调研及实践探索 宁波市体育名师、鄞州职教中心校办主任王亚达注意到,纵观目前中小学,虽然每周有两三节体育课,有些学校还有体锻课。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存在多种困难。 尤其是学生课堂上练习的时间不足,“量效背离”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系统,运动负荷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得不到负荷积累而致运动效果较差,且大多的技术只停留在泛化阶段。 如何解决场地器材、完成老师布置的体育作业?怎么利用有限的家庭锻炼环境进行有效锻炼?王亚达认为,这需要作更深入的调研及相关的实践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适量模仿和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以达到量化或助力学生技能学习的自动化阶段。”王亚达建议。 他还提到,当下,中小学生普遍在文化课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如果在众多家庭作业之中,适当安排一些体育作业,无疑能成为劳逸结合、调剂身心状态的良好举措。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体育作业的科学设计与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如:低年级学段多采用亲子合作型体育作业,中高年级学段则多采用巩固型、自选型体育作业,以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 专家 体育作业不会成为负担 是文化课学习后的放松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意见》中的这一条,是不是意味着宁波总分40的体育中考分值有可能提高?“是有这个可能。”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马杨旭介绍,目前全国的体育中考分值,各省都不一样,总分有100分的,也有50分的,即便是浙江省内,各市也不一样,总分有40分也有30分的,由各地市教育局制定。 中考、高考是指挥棒,我市自实行体育中考以来,初中体育教师的配额比较充足,初中生的体育锻炼也抓得比较紧,除了在学校体育课练篮球运球投篮、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项目,学生们放学后还会经常练跳绳、中长跑、仰卧起坐、游泳等,有的甚至还上体育培训班。“每年的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初三学生总是体质健康成绩最好的。”马杨旭说。 这次《意见》出台后,也有家长担心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又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对此,马杨旭并不认同。他认为,体育运动不仅不是学生的负担,而且是对学生一段时间文化课学习后的放松,体育运动和脑力劳动不一样,脑体结合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尤其重要,不仅因为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和文化课学习不一样,如果青少年时期错过了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影响了身体的长高、柔韧性等,成年以后是补不回来的。“这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深化体教融合,会让孩子受益,家长受益,社会也受益。” 数据 宁波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从五年前的96.96% 提升到97.36% 近年来,宁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工作为主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艺术课程,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及以上的体育艺术技能。 从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来看,宁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逐年提升,体质健康合格率从五年前的96.96%提升到97.36%,优良率从五年前的50%提升到61.77%;2017年、2018年全省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已连续两年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摆脱了排名靠后的局面。 宁波各学校体育工作一面紧跟国家政策,一面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中就包括体育活动课、中考体育改革等内容。 2013年以来,宁波出台多项规定,要求学校在为学生减负的基础上通过多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根据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性对策。同时,改革中考体育考试,这里分为学校日常体育和集中考试两类项目,其中集中考试项目又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除了必测的中长跑,随机选测项目涵盖游泳、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投篮、立定跳远、跳绳等。 2019年,宁波市教育局再次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学生的劳动评价还将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暨脊柱侧弯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还强化户外阳光下体育锻炼,学校应做到体育课不挪课,没有体育课时安排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等。 事实上,宁波市教育局连续多年组织全市范围初、高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抽测活动,抽测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全市专门召开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学校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特别是工作落后学校的上台表态发言,对他们有一定的触动作用,通过补短板,逐步缩小校际间学生体质差异,来进一步提升宁波市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 今年9月17日—9月25日,市教育局还专门组织专家对宁波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行一次突击检查,检查范围覆盖各区县(市)的中小学校以及部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努力将“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把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们。 根据宁波出台的“硬核”政策——《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未来三年,宁波将建立健全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学校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宁波教育正在努力向着目标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