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较大影响力,每年的高考和中考成绩,均可圈可点。在镇海区教育局局长毛志挺看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分数是最直接的表现,抓教学质量不能回避分数。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同一分数背后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同样的90分,有消极的90分和积极的90分。比如积极的90分背后是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持续力,而消极的90分可能是题海战术堆积出来的、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让学生取得同一个分数,有不同的路径和方式。 如何提高教育的含金量?这个系统工程里,课堂教学是关键。在有关镇海全区的各类教育会议上,毛志挺局长总是会谈到课堂建设、课堂改革。 镇海教育高分背后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近期,记者走进镇海多所学校课堂,通过现场观察、与老师校长交流,试图管中窥豹,发现镇海教育的“密码”。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性 场景一 小学语文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则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你们知道吗?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首领,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把古代中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人称他为大禹。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么治水?结果如何?不着急,有个初读小提示要送给你们。故事就在语文书的71页里面,一起看一看吧。 各自阅读: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领读词语、领读课文,大家分享对泛滥、猛兽、恢复等词语的理解。回答好的学生,获得掌声,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学生,请其他同学来帮忙。课堂氛围活跃,二年级的小朋友对词语和生活场景的理解令记者惊讶。 …… 老师:读着说着,我们把课文读成了一幅幅的画,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经常怎么样? 学生:洪水泛滥。 老师:引来了什么? 学生:毒蛇猛兽。 老师: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什么? 学生:灾难。 老师:这个时候,出现了第一个治水的人,是谁? 学生:鲧。 老师:但通过努力,他并没有让洪水消退,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禹怎么样? 学生:继续治水。 老师:是呀,他吸取了鲧治水的什么? 学生:教训。 老师:洪水怎么样了? 学生:消退。 老师:百姓的生活才得以如何? 学生:恢复。 老师:是呀,词语手拉手,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了。那么,请你想一想,阅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一片洪水淹没了庄稼;我仿佛看到一群野兽正在伤害牲畜;我仿佛看到…… 老师播放洪水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遇到了这么凶猛危险的洪水,可能遭受怎样的伤害? 继续对话、讨论,老师教给孩子们学习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找资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