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一对“惺惺相惜”的问题学生

看班主任如何三招制胜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小学班级里,我们时常发现孩子们的品性会互相影响,甚至影响成绩。这里有个案例,两位六年级的“学困生”成了好朋友,惺惺相惜、自暴自弃,引发了种种闹心事。看看这位班主任是如何与他们斗智斗勇,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他的故事

    一对“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我们俩岂是你想分就能分得开的?” 他气呼呼地走出办公室,空中萦绕着这一句话。我哭笑不得:“棒打鸳鸯”即视感。

    事情是关于李明(化名)和赵刚(化名)。李明性格执拗、倔强,所有的事情都是随心,心情好,老师的话听一听,笔动一动;心情不好,犹如刺猬,什么也不管,不论上课与否,谁管他冲谁发火,甚至骂人,自暴自弃,或地上坐一节课。让老师伤脑筋,令家长头痛。赵刚呢?有点憨憨的,懒懒的,作业总是空白,但还算听话。

    这两个孩子不打不相识,渐渐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每天上学一起来,上厕所一起去,放学互相等待着一起回家。本来也是正常交友需要,但是这两个孩子现在作业要么空白,要么只写几行。上课不听课,在书本上画小人,以取笑同学为乐,很多内容伤同学自尊,两人还在课后互送作品,互相“欣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亦乐乎,甚至联合欺负同学。慢慢地,赵刚也痞气渐长,品行渐坏,成绩退步。

    马上要六年级毕业考了,但他俩丝毫没有紧张感。那次,李明又被叫来办公室,昂着脖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听不进去,什么事情都很抗拒、逆反。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气愤地说:“因为你让赵刚不要跟我在一起。”当时的我既被他的率真惊呆了,又略尴尬,有一种被当面戳穿的感觉。虽然我站在他的角度进行了开导,但是他依旧生气,又一次谈崩了,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我的探究

    正面引导,收效甚微

    我担心这俩孩子继续下去将更不可控,想尽快突破这个瓶颈。于是,我静下心来分析原因,李明由于父母一开始对孩子期望过高,可是随着时间过去,孩子一次次让他们失望,家长都是说一些对孩子否定的话,让孩子信心全无,自暴自弃。赵刚呢,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他顾,他自由散漫惯了。

    如何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多次找两个孩子谈话,或一起,或单独,苦口婆心相劝: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进步,不要互相拖后腿。跟双方家长数次交流:平时尽量以学习为主,除了周末,少在一起玩。正面鼓励,效果微乎其微;试着冷处理,他们又出“怨言”:“反正老师又不管我”……每天斗智斗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心力交瘁。

    反思自身,寻找方向

    担任班主任这么多年,有时真是力不从心。无助又无奈的我,于是去找师父。

    我告知她:“我被学生‘打败’了,江郎才尽。已想了各种方法把他们分开,但是牛皮糖一样,分都分不开。又担心他俩带动其他的学生,影响整个班风。”

    师父听我讲完,批评我:“你的心态就不好。你为什么老是想着把他们分开呢?能不能带他们一起进步呢?”

    我据理力争:“我已试过多种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她一针见血:“那你是不是方法不到位?怎么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采用体验式的活动。”还加了句“多去看看书”。

    回来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记起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写道:“我发现几乎所有教育失败的案例,都包含了家长和老师的线性思维。比如,你犯错了——我给你讲道理了——你认错了——于是你就应该改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犯错也好,改错也好,都是网上的一个点,这个网上有很多变量,互相影响,非常复杂。”我醍醐灌顶,说的不就是我嘛!

    尊重差异,转变思维

    冷静之后,我调整心态,学会悦纳。我试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设置分层任务。比如早读,设定一些简单的过关任务,互相背诵,不能作弊,互相激励。听写过关两个人可以互相改,互相进步。一开始两人还会边做边玩,渐渐进入了正轨。

    除了从他俩身上找到突破口,我再次联系双方家长,告知他们,对于这两个孩子,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希望家长也一起配合。李明家长多肯定孩子,减少打击;赵刚家长多关注孩子,减少放任。

    在班级里,适时抓住契机,提供舞台。以前的辩论赛,为了效果更理想,我一般都会把辩题、主辩,甚至辩手都定好,再让他们准备,以便呈现一场我认为精彩的辩论赛。这一次,我决定放手,辩题、辩手都由两位主辩自行商定。

    在选主辩时,一方是“民心”所向的班长,举手的同学中,我发现赵刚自信地举着手,我顺水推舟,给赵刚主辩的机会。赵刚选中了李明,孙阳(基础较弱),李杰。辩论赛那天,我以为,肯定是一方强势压倒另一方,没想到竟然不分上下。李明和赵刚,思维敏捷,虽然没什么大道理,竟能找出一些例子进行有力回击,有几次还让对方辩手哑口无言。何为精彩?场上自信满满,结束时依依不舍的样子,我想,这就是精彩!

    赵刚在辩论会结束后问我:“老师,下一次辩论赛什么时候?我还想参加。”我的内心是欣喜的。

    今年教师节的活动是学生“给老师颁奖状”,奖状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李明同学怯怯地拿着他的奖状递给我。

    我诧异:“给我的?”

    他腼腆地回答:“是的,就是不好看!”

    我欣喜:“很好看呀!就喜欢你用心的样子!”

    此时此刻,这两年关于他的种种闹心的事儿,都已化为欣慰!

    班主任说

    回顾一开始的火药味到现在的温柔以待,尽管以后的相处中还会纷繁变化,但我的内心已不像原先那般焦躁。我也经历了蜕变:转变线性思维,聚焦网上的各个点,考虑更多的变量。物变于人,人变于思。

    特级教师池昌斌在《另一种可能》里说道:“教师没有生来就成熟的。他们总是伴随着一个一个也许处理不太妥当的教育行为经历,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教育体验,在理性反思中开始慢慢成长。”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我们的工作是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如何科学而艺术地进行,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