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校园文化处于多元价值维度的冲击和碰撞之中。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建工作的引领,才能强化政治导向,使办学方向不偏离。笔者所在的初中学校党支部(下称校党支部)结合学校“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打造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校党支部不仅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由表及里,努力地探索着、实践着。 一、创新引领,打造“和美”的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态形式,也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为此,校党支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拓创新,用“和”文化这根强韧的细丝,将孤立化、片面化的校园环境串起来,使其“规整”而有“魂”。和雅园、和韵廊、和勉林等“校园十景”,使校园成为一个环境优雅的“绿色校园”。创意十足的党建宣传墙和党建文化长廊,更使校园成为一个凝聚思想力量,注重党性教育的“红色校园”。进入校园,便开启了一次红色精神远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扇形的牌子立在大道的两旁,上面镶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学校正门厅放一面巨大的党旗,上面镌刻着入党誓词和“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主题词。与大厅相连的,是两条三十米的长廊。左侧长廊被誉为“清廉长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廉政警句、名言典故,如清风润雨,给人以温馨的警示。右侧长廊被大家誉为“党史长廊”,用图文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九大,从党的成立到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以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丰功伟绩,勉励着师生“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这些看似表层的有形文化,用意至深,内涵至美。它以正气、昂扬的文化涵养着学生的精神,熏染着学生的人格。 二、政治引领,打造“和融”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维系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和教风,校党支部织密制度“笼子”,使校园内各类权力不任性。如,为确保食品安全,党支部督促学校后勤和工会向社会招标具备良好信誉的配送公司;建立家长进食堂监督机制,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建立食堂满意度测评制度,提高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再如,面对家长择班、择师这一焦点问题,党支部委员会反复研究,创造性地推出了“抓阄分班”新举措,杜绝了不公平的现象,也赢得了家长、社会的认可。而且,在制定与师生权益有关的规章制度过程中,党支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共同参与制订和修改,从而使他们认同、接受学校管理,遵守、维护学校制度,增强了制度的生命力。为了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党支部还把惩罚与教育结合起来,以柔性的教育为主,刚性的惩处为辅,强化制度对师生的正向激励。 学校这种既有刚性约束又有柔性教育的“和融”的制度文化,如甘露一样滋润师生心田。久而久之,教风清正了,学风清新了,学校也得到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浙江省第五批示范中学、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 三、示范引领,打造“和善”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人际关系、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的动态展现,是校园的“活文化”。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党支部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让党员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增强党员意识;举行师德宣讲会、“七·一诵红色家书”、“争做‘四有’教师,共筑教育梦想”论坛、赴余姚梁弄红色教育基地寻访老党员等活动,来传递正能量;开展“季度之星”优秀党员评比活动,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党员教师的优秀事迹,树立标杆,扩大党员的影响力;启动了“关爱心连心,实现微心愿”活动,每位党员不仅与本校的贫困生或学困生结成对子,而且还与吉林延吉学生,以及本县2所偏远农村学校结对帮扶。还组织党员进社区大扫除、维护交通秩序等志愿服务。近三年,党员办实事好事累计400多件,传播了“党员就是服务”的理念。这样,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来锤炼党性,塑造一支奉献型党员队伍,树立起党员的先锋形象。 学校党支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党员教师展特色,三尺讲台当先锋”党员教师示范课,扎实推进课堂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同时,要求党员是引领课题研究的“领跑者”,每位党员每两年要承担一个校级及以上课题,破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践中遇到的顽疾。总之,凡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带头参加,让全体师生听到党员的声音,看到党员的行动,感受到党组织先进性的存在。 “和善”的行为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形成了以党风带校风良性循环,实现了“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目前,我校49名党员中有12名党员获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宁波市“四有”好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称号。18名党员承担了学校1项省、2项市、4项县规划课题。 四、思想引领,打造“和谐”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哲学与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其核心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为此,校党支部用多种途径致力于凝炼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努力打造正本清源的精神家园。首先,补足思想的钙。党支部利用“周一夜学”、升旗活动、校园网等活动和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使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要求及时到达学校,转化为师生的行动和力量。其次,补足法纪的钙。如每年九月,恰逢新学年开学,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为了杜绝家长给老师送礼,党支部提前把老师们的廉洁从教,承诺以及拒绝收受礼物的微心愿公布在公众号上,接受家长的监督。同时,还举办唱红歌比赛、“法制在身边”主题演讲等“舞台思政课”和旁听法庭审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社区宣传等“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想教育贯穿课堂内外,营造了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次,补足民主的钙。党支部还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党支部书记带头撰写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参加民主评议,引导和督促党员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让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里把稳思想之舵。 “和谐”的精神文化,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2019年7月,县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笔者所在学校三年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组专家经过深入、全面的督导评估,一致认为,这是一所党旗高高飘扬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教师具有清正廉洁的风气,精益求精的锐气,精诚团结的和气。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朝气,不畏艰难的志气,敢于担当的勇气。 总之,学校党建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个大舞台,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坚决服从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校园文化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期望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的强劲文化力,浸染、育化师生,促进他们不断实现自我的修葺、提升。也使得校园文化延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进步,学校能在文化引领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