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校园创成总数在宁波排第一 德育教育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打造幸福教育培育阳明传人 余姚德育赢得师生家长认可

梁弄镇中心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丰富学生们的生活。通讯员供图

姚北实验学校以国学教育和青春健康教育为特色品牌,丰富德育工作内涵。通讯员供图

    引导近4000位班主任  行走在教育研训的路上

    “德育与教学不应该是两张皮,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余姚市教育局早早意识到,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018年,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各校名、骨干班主任等参加赴金华参加“班级管理艺术与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这场“教育大咖”云集的大会,让众多参会班主任眼界大开。余姚市“师德标兵”、余姚七中教师沈彩凤感叹:“作为班主任,除了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指导学生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的情怀、智慧的格局,而这需要名师专家的引领。感谢余姚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对班主任的关爱和重视,给予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助推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

    沈彩凤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心声。如今,余姚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以“研修为基,引领为法,竞训为要”的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体系,并成功搭建“新秀—骨干—名班主任”三级梯式孵育平台,激活“内生动力”,引导近4000位班主任行走在教育研训的幸福路上,使他们有机会成为名、骨干班主任,不负学生的信赖、家长的重托和社会的期待。

    余姚还创新实施“德育导师制”,在各校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德育网格,使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同时,借助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力量,建立由道德模范、退休干部、行业优秀代表等志愿者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力量,组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宣讲团,每年开展各类宣讲100余场次。

    余姚现已评选出余姚名班主任11人、骨干班主任110 人、新秀班主任158人,同时拥有宁波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在近两届全国中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也是分别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余姚市文明校园创成率达100%,其中宁波市文明校园创成46所,总数居宁波第一。

    为鼓励教师争当班主任,余姚市教育局在宁波市率先出台班主任专业序列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完善名优骨干班主任管理考评办法和奖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助推队伍建设。评选出的骨干班主任和名班主任,享受与同级学科骨干、名师同等的教科研津贴。

    建立健全预警与干预机制  中小学心理教师实现全覆盖

    “孩子厌学情绪越来越重,老说不想上学了,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还会烦躁发脾气”“孩子性格内向,学校里从不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回到家也是独自关在房间里。”近年来,网上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由此敲响教育界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

    通过多年的努力,余姚现已建立健全“教育局——教辅室——学校”心理危机三级应急干预机制和重大事件报告机制,完善“学校——班级——学生”校园三级预警机制。同时,《余姚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通告》《余姚市做好暑期与秋季中小学心理高危学生预警干预工作的通知》《余姚市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评估标准》等文件逐一发布,规范当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自今年初疫情发生以来,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给每个人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全面展开“防疫抗疫”心理援助工作,最大化服务学生与家长。

    4月复学后,余姚各地各校发动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利用测评软件、问卷、访谈等形式,短短时间内完成余姚四年级以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此次筛查发现的200多二类三类学生,全部制定干预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随后在暑期及秋季开学初,各校再次对所有学生心理进行一次全面普测,并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及时报备、干预,并逐一建档、动态追踪。

    为守护好师生的健康底线,余姚市教育局还建立三级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危机事件发生时,余姚市心指办危机干预小组能及时组织专业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咨询干预,充分发挥了服务与指导作用。

    据悉,目前余姚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专(或兼)职教师实现全覆盖,其中专职教师28名。教师中持有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和C证也有6700多人,占到总人数的九成以上,另外正在组织1000多名幼儿园教师参加省心理健康C证培训。余姚的省级心理建教育示范点达到17个。

    根据9月底余姚市教育局召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接下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规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等。各校将完善工作机制,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全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共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高中、初中及小学四到六年级要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并把心理健康纳入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或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市中小学均应建立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资料。

    让学生在“全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余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胜战在2020年全市教育行政工作会议上直面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强调“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完善育人体系方面,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高德育科学性。重视学生养成教育,特别是礼仪教育,提高德育针对性。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重视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讲师团建设,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德育有效性。抓实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选新一届市级新秀班主任,完善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机制,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在“五育”并举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学生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危机筛查、评估、建档机制,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室使用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艺术节、艺术社团活动,大力培植艺术教育特色。加强劳动教育,用好身边劳动教育资源,抓好学生值日劳动,重视节俭教育,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让校园成为劳动教育第一基地。

    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也是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会上提出,余姚要积极培育宁波市级、浙江省级乃至全国级文明校园,力求实现宁波市级文明校园建成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熏陶,提炼特色办学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努力形成“校校有特色”的教育发展新局面。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好余姚地方文化资源,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启动余姚名人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的研究,尤其要弘扬王阳明心学思想,通过开展“圣贤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真正落实“培育阳明传人”育人目标,助推“心学圣地、阳明故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据悉,接下来余姚教育将进一步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学科德育教研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回头看”,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强化创建成效。打造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的校园文化符号,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宣传行动,如“垃圾分类”“勤洗手”“用公筷公勺”“文明餐桌”等,提升景观德育品位,传播文明理念。

    另外,努力打造“知行合一研学家乡”活动品牌,创建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打造研学精品线路,开发研学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优秀课程,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牢固树立“全过程”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