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敦孝展示当年腿上受伤的痕迹。 |
 |
小记者请周志高爷爷签名。 |
 |
周志高(左)、江敦孝在接受小记者采访。 |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我所在的部队共击落敌机33架……”“我当年是一名步兵,腿上、胳膊上都负过伤,作战过程非常艰苦……”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10月24日上午,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来到宁波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第二中心徐戎休养所采访,两位当年的战斗英雄周志高和江敦孝相继回忆年轻时的峥嵘岁月,讲述了在朝鲜战场上的种种经历,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1951年1月,周志高应征入伍,作为歼击机飞行员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停战后又随部队调编海军航空兵序列,他所在的部队因战功卓著,被授予“海空雄鹰团”的称号;江敦孝1948年参军,1950年10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战场,参加过朝鲜黄草岭战役、三八线战役、铁原战役等一系列抗美援朝的重大战役,战场上他英勇无畏,曾荣立4次三等功。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年近90高龄,但都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们佩戴着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接受采访。8位小记者事先也进行了精心准备,踊跃提问。 两位爷爷上前线时都还不到20岁, 小记者们问得最多的是“打仗时,您害怕吗?”“当您看到战友牺牲时,您害怕吗?”“上战场是因为什么?什么使你不害怕、不退缩?”对于这些问题,周志高和江敦孝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这是我们奔赴前线的初心;我们的勇敢来自于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强烈爱国心,正是因为勇敢,我们敢于用“小米+步枪”的装备,对抗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优良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江敦孝还告诉小记者们,如今的和平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19.7万多的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当时上战场,每人除了背一把步枪、一把刺刀,还背两个袋子,一个是子弹袋,一个是米袋子。米袋子里装的不是米,因为没有条件生火做饭,就是装一些压缩饼干、炒米面。吃饭就是一把炒米面一把雪。后来过了三八线,炒米面、饼干都吃不上了。饥饿,尚能忍受,最痛苦的是有一次包围战中,打了三天三夜,连水也没得喝,渴得连尿都很少了。那一仗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他希望小记者们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周志高也寄语小记者:首先要爱祖国,爱人民;其次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用心和努力;第三要身体健康,才有机会像我一样做个飞行员,如果身体不好,以后啥事也干不成,你们是小记者,相信你们一个个都是好样的! 记者 俞素梅 文/摄 ●小记者在现场 勇敢的飞行员周爷爷 鄞州区堇山小学510班 陈杺琰(证号2021506) 上周六上午,我采访了战斗英雄周志高爷爷和江敦孝爷爷。 我很想知道周爷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怎样驾着歼击机打敌人的。他告诉我们:虽然去朝鲜之前曾经在航空学校里用功学习和训练,但我的飞行时间加起来还不到100个小时,实际操作并不熟练,好多飞行技术只能在战场上边打边想、活学活用。“当时我就想,我是代表中国人民来抗美援朝的,面对敌人只有拼死与他干!打中一架算一架,死了也是为国牺牲。” 他还告诉我们如何击破多架敌机组成的“圆圈阵”等,让我长了很多知识。 大家折服于周爷爷在空战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更由衷地钦佩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不负江爷爷厚望 鄞州区朝晖实验学校501班 吴金雨(证号2002543) 以往看电视里的各种抗战电视剧,总觉得那是演员演出来的。10月24日,我们一群小记者采访了两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周志高和江敦孝,真的被打动了。 江敦孝爷爷在朝鲜战场上是一名步兵,胳膊、腿上多次受伤。当他拉起袖子管、裤腿管,给我们看受伤的部位时,那些伤痕都清晰可见,我们都被感动得默默无语。他告诉我们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当时的条件也非常艰苦。1952年8月,江爷爷因为“选飞(行员)”被选上了,提前回国,在飞行学校学习,“我很争气,18门课程的理论考试都是良好以上,各项飞行考试全部是优秀。” 江爷爷说要成才就一定要刻苦学习,他希望我们小记者“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