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人喜忧参半的
艺术进中考

    一直以来,在广大家长印象中:语数英科是主课,大家都很重视,而体音美则是副课,不太重视。体育相对好一点,毕竟中考有少量分值在,但是考完以后,也就Say goodbye。而音、美课程到了期末,往往主动让位于语数英科。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一则文件——继体育纳入中考后,美育进中考已在8个省份试点,并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22年起美育(艺术课程)力争纳入中考计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语数外同分值水平,艺术课程也要增加分值,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校开足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引起了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强烈反响。

    主讲人

    慈溪第四实验小学

    童维维

    什么都要考

    考虑过孩子承受力吗?

    有人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提倡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不过近几年把义务教育弄成了考分教育,把过去的素质教育经念歪了,重提不过是拨乱反正罢了。

    也有人担心,语数英难度加大,政史地等全计入总分,本来孩子学习压力就很大了,这又来个体育、美育,孩子们都要成被中考压垮的一代了!教育部门不应听听广大家长的心声吗?小孩太难了,写完作业都要十一点了,这种体质怎么考体育,什么都重视,什么都要考,什么都要计入中考总分,考虑过十几岁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吗?

    我随机采访了几个初中学生,除了个别音乐、美术比较好的学生暗自高兴外,其他学生均表示学业负担已经很重了,根本没有时间来关注艺术,艺术进中考他们不赞成。

    还有人认为,相比文化课,音美这些学科,除了培训的效果外,个人天赋也非常重要,这个是无法否定的,就比如姚明的身高,就是打篮球的“料”,刘翔的身材,就适合“跨栏”比赛,郎朗的音乐天赋,也不只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如果增加考试科目和分值,这些因素就会放大。体育就是看基因,就好比有的人天生长的高,有的人天生长的矮,矮的人后天也可以靠营养、运动什么的增加一点,但也就是好一点,好不到哪里去,有的人基因好,随便练练也比你基因差的人练一年都强。音乐、美术也是如此,有人怎么都不开窍,要是真加音美,那就是选拔全能人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连兴趣班都上不起,不是更劣势了吗?

    美育进中考,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美好愿景到现实

    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

    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应该说,这个《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一个具体举措,其出发点和愿望,是非常好的,欣喜之余,我还是有些隐隐但强烈的担忧。

    实事求是讲,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音乐、美术等艺术人才,原先实行的文化课独领风骚、艺术课基本靠边站的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很多考试型的学生,原有的模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抱怨,但真的把艺术纳入中考甚至高考,又有相当多的人,特别是很多学生家长出来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美好愿景与现实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一种必然情形。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家都希望中国的教育能走上一条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个美好愿景是你我所共同拥有的,也是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教育发展情形。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下,教育改革作为中央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艺商”,已经成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美育进中考无疑也是提升青少年“艺商”的一个有益尝试。

    2013年开始,新疆在中考考试科目中增加了艺术科目(音乐、美术任选一科计入总成绩)。这一中考制度的实施与改革从体制上强调了艺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无形中提升了艺术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地位。2016年以来,一些省份开始试点“艺术进中考”,如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在8省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

    重建美育困难重重

    不急功近利方见真章

    记得木心先生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审美力只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比如:尽可能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用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孩子仔细观赏;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艺术”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有冲突的,艺术考试的计分问题怎样科学、精准且受大众认可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况且,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涉及教育这样与广大家庭息息相关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由于艺术很难量化和难以一蹴而就的特殊属性,“艺术进中考”的实施,为了提高孩子艺术中考分值,课外艺术辅导班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家长的培训费用和接送负担也会进一步加重,再加上改革整体减员增效与美育教师的配齐配强、设施设备的大量购置等实际问题,如果没有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的跟上(如比较科学合理的艺术素质测评标准),没有广大民众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无疑会收效甚微,这是我们在出台教育政策时不能不通盘谋划、慎而又慎的,真心希望“艺术进中考”能真正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观念与体系大转变的进程之中,也是变革、发展的特殊阶段,由于长期以来,美育被边缘化的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在教育的应试属性依然十分强大的背景下,尽管中央已经启动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但出台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美育进中考”政策,仍然会遭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美育要重建体系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急功近利,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方向,相信中国的教育改革一定能够早日走上康庄大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