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不仅是“沿着高空飞行”的高端研修 更是“贴着地面行走”的实践之旅

宁波名师赴沪研修,感叹“干货满满”

▲教师们深入上海众多“高手”学校。

通讯员供图

教师参加高端研修。

    这不仅是“沿着高空飞行”的高端研修

    更是“贴着地面行走”的实践之旅

    “上海高端研修,为我们提供一个相互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这里已经成为开阔眼界的平台,提升自我的舞台。”“这次培训来得及时,为我们打破思维束缚、打开教育眼界提供良好机会。”一个个宁波市中小学名师、直属学校教务主任在研修结束时发出共同的感叹。

    近日,宁波市中小学名师、直属普高教务主任以及2020年甬舟一体化项目学员,共赴上海进行高端研修。短短半个月时间,大家受益匪浅。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马亭亭 通讯员 张莉莉

    为期半个月的高规格研修

    这次研修为何如此受关注?据介绍,宁波市中小学名师、直属学校教务主任赴上海高端研修,是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培养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教师,打造“甬派教育名家”的重点项目,规格非常的高。

    本次培训时间为11月1日—14日,包括“集中培训、基地研修、总结交流”等三个阶段。经过前期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管理”“上海教育优秀经验”等集中培训,11月9日起宁波市直属学校教务主任及优秀学科教师深入上海的众多“高手”学校,零距离与教育界“名家”面对面交流。

    学员们被分成13个小组,分别到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市实验学校、徐汇中学、上海小学、上海市宝山区青苹果幼儿园等实践基地学校,参观校园了解文化建设,走近课堂聚焦教学改革。

    从实践基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教育科研再到校本研修、校本课程研发等方面,学员们通过全面了解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旨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领导力”的新型模式与基础框架。

    此外,学员们还在梳理基地实践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基地学校办学特色、学习感悟、工作启示”等主题培训报告,并以高端研修论坛的形式进行深度交流分享。

    加快构建“宁波教育新发展格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作,名优骨干教师是中流砥柱,教务主任是枢纽桥梁。”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文姬在研修启动仪式上提到,高规格举办名师和教务主任研修班,就是为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夯实关键路段,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构建“宁波教育新发展格局”。

    宁波与上海素有渊源。201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宁波市教育局签订“沪甬两地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科技、师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构建世界一流的教育高地。

    2019年,宁波22位普通高中校长,赴上海进行深度研修,成效显著。2020年,启动实施“甬派教育家培养工程”和“名师骨干拔节扬帆工程”,遴选67名中小学名师、26名直属普高教务主任,并携手舟山6名骨干教师,再赴上海深度研修。

    2021年,宁波还将继续遴选100名校长、骨干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赴上海深造,力争打造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管理人才队伍。

    校长、教务主任:看到“无处不在的生本理念”

    宁波市潘火实验中学校长颜军岳说:“我是一名始创校长,这次赴上海研修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为我的成长搭建了一个汲取养料、交流学习、提升自我的最佳平台。”他认为,这次研修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此行有收获、有思考、有激励、更有信心,也让他对未来学校的发展充满期待。

    一个学校的教务主任,作为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学校的总体教学至关重要。宁波市效实中学教务主任戴三红,在这次研修中看到“无处不在的生本理念”,也产生了很多基于当前学校发展的思考。“上海与浙江是第一批高考改革的省市,同样面临着选考走班教学的问题。复旦附中浦东分校选考科目实施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就连语数英也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给教学管理带来麻烦,但分层分类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学生全面成长。”戴三红说。

    他还观察到,上海的多数中学都开设大量创新性的校本课程,部分课程甚至是大学都没有的,上海徐汇中学已成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实训基地。这些创新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教师:同中有异,打开不少思路

    众多参训的中小学各学科名师,更是从专家讲座、跟岗培训中收获满满的“干货”,他们希望自己对学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有所贡献,真正引领学科发展。

    “多位专家各展其能,为我们展示前沿研究成果和上海课程的实践经验,各位专家来自不同领域,但同中有异,为我们打开不少思路。”镇海蛟川双语学校小学数学老师王世彦觉得,培训有时不只是一种获取,而是一种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或教学主张,其本身就在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环境。

    宁波市第二中学英语老师梁莲红赞叹:这不仅是一场“沿着高空飞行”的高端研修,还是一次“贴着地面行走”的实践之旅。她说的实践,指的是为期一周的影子跟岗培训。

    “走进别人的课堂,有时看到的是自己的短板和共有的雷区:教师心里有学生吗?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太霸道?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了吗?保护学生的自尊了吗?自己的随性、惯性甚至于惰性会不会制造出走流程式的无趣或者无效的课堂?”作为宁波市名教师的梁莲红,感叹教师不能做“经验之师”,必须以生为本,继续努力研究创新,成为“智慧之师”,不然“可能下一个躺在沙滩上的‘前浪’就是自己”。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化学老师林思俭说:“教育是厚重的,来不得半点浮躁。我们都是一线老师,在各自的学校都承担了比较重要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来到这里,是为了内心深处的教育绿茵场能更加生机勃勃。”连日来,最触动她心弦的,并不是报告的高度、课改实践校的热度,而是主题讲座和实践校的“厚度”。她说这些都会积淀成让自己发展的基础,也希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宁波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