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胎,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想象过两个孩子相亲相爱的画面。然而现实是,从二宝出生后,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孩子发出“我感觉我是多余的”这样的心声。 二孩爸妈如何一碗水端平,是门功课,需要学习。近日,鄞州区“学生生命成长共同掌上课堂”推出最新一期微课,就是以二胎家庭教育为主题,看看老师怎么给家长支招。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胡谷怀 调查 班级里40个学生,有14个是二胎家庭 佳琪是鄞州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原先是个很开朗的姑娘,老师、父母比较放心。可是在升入五年级后,老师发现佳琪不再像以前那么开朗,上课的时候经常发呆,在课间活动时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发生矛盾,成绩也没有以前那么稳定。老师了解才知道,原来她的弟弟上了一年级后,爸爸妈妈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每次放学妈妈都是来接弟弟的,让她自己放学回家。佳琪觉得自己被忽视,心理落差大,极度不平衡。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像佳琪这样心里有“怨气”的孩子还真不少。读三年级的安安抱怨:“早上我几乎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她每天早上忙着给妹妹穿衣服、洗脸、催着她吃饭,一点都没有顾及到我。” 读五年级的彤彤哽咽着哭诉:“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等妈妈等到6点半,我找不到她,后来还是黄老师给她打电话的。她接到电话的第一句话说:‘我忘记了,我以为你回家了’。我感觉我是多余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由独生子女向多子女型家庭转变。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黄潇潇统计,班级里40个学生,其中14个学生是二胎家庭。而家中就有老二的就有12个学生。 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班主任黄潇潇说:“尽管二宝出生前,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自己一定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但等到二宝出生后,爱的天平就会不自觉倾斜。因为缺乏经验,二胎家庭也由此引发一系列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当两个孩子有较大的年龄差距时。” 建议 在地位上一视同仁,给予针对性的关爱 2017年《中国儿童安全成长报告》指出:父母生二胎,是孩子最焦虑的事情之一。对于大宝而言,上述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大宝的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敏感、脆弱、暴躁。 近日,鄞州区“学生生命成长共同掌上课堂”推出最新一期微课,就是以二胎家庭教育为主题。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班主任黄潇潇、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班主任柯晶晶、横溪中心幼儿园老师钱瑜给了家长一些非常不错的建议,记者梳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面对冲突 在二胎家庭中,两个孩子在每日每夜的相处过程中会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也是二胎家庭最常见的问题。 “弟弟妹妹还小,你要让着他们。”“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呢?”“一点都没有哥哥姐姐的样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老大一直让着老二会有什么后果?钱瑜说:“这样一来,老大会觉得他的争取是没有意义的,不公平是正常的事,久而久之他就不争取了。而对老二来说,他(她)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得围着他(她)转也是正常的,只要一哭就能解决问题也是正常的。长此以往,老二就会觉得不劳而获是正常的。” 面对这些冲突,家长该如何有效地、正确地化解呢? 首先,在地位上做到一视同仁。谦让并不意味着纵容和双标,当孩子犯错时必须严格对待,公平地处罚。比如两人因争夺玩具发生争吵时,可以按照规定两个人轮流玩;或者把玩具的处置权交给大宝,由他决定如何分配,我们只需要适时地引导,培养大宝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大宝去教育二宝。 第二,与孩子产生共情。要解决问题,我们要先冷静下来,再运用同理心,去猜测孩子内心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与我们产生共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次,我们要帮助两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翻译”给对方听,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气传达给对方,促使孩子们冷静下来进行沟通交流,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 第三,单独批评。对于冲突中犯错的孩子,尽量做到单独批评。不要当着老大的面去批评老二,也不要在老二面前批评指责老大,如果要批评,就叫到一边单独批评,不要公开批评,不要护着一个去打败另外一个,其实这对两个人都是伤害。 【关键词】青春期 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班主任柯晶晶指出:“很多父母会想当然的认为,十四五岁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也相对懂事,应该不太会出什么问题。其实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和日渐繁重的学业压力,让他们更需要引导和心理关注。”另外,和父母的沟通不畅,也会让他们转寻其他方式的心理安慰,有的孩子可能还会结交一些社会上所谓的“朋友”,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诱导孩子误入歧途。当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二胎烦恼”时,如何来展开教育呢? 首先,给予针对性的关爱。父母需要针对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给予其针对性的关爱,让年长的孩子了解到不同年龄间的不同需求,进而使二孩能够和睦相处。柯晶晶说,她身边有一位家长是这样跟老大沟通的:“妮妮,妹妹现在还小,要爸爸妈妈给她喂奶换尿不湿。你现在是大孩子了,爸爸妈妈很愿意和你一起做大孩子想做的事。你想想看,有什么事情想爸爸妈妈陪你做?”而妮妮的要求其实不多,就想爸爸妈妈陪她去看一场电影,周末一起去江边骑车。 每个孩子都需要特殊时光。家长可以让爷爷奶奶帮忙看一下老二,然后专程陪老大。这样的时光可能是一个月一次,但对老大来讲至关重要。 第二,给孩子不同的正面标签。孩子最烦的就是爸爸妈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那在一个家庭中,家长会不自觉地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但天下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我们要做的是发现两个孩子不同的优点,给他们不同的正面标签。比如家长可以夸大宝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二宝呢,情商比较高,很会提问题等。 第三,及时沟通与疏导。当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时,一定要及早了解和干预,可以找他的老师沟通,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和孩子认真沟通一次,发现孩子的心结所在,及时疏导。切忌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一味责怪孩子不懂事。 如何面对冲突,如何学会分享,如何面对失去,这都是功课。一个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失去了很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只要我们智慧地、平等地对待他们,相信老大会更活泼、更自信,老二也会更自强、更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