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化的劳动实践?

家长关心的问题在这场会议上可以找到答案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什么?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和地方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这些问题在这场会议上可以找到答案。

    11月18日,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镇海举行。这次会议很有分量,主要是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教育推进工作,里面讲的内容都很实实在在。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张土良 沈晓宇

    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成刚性要求

    会议指出,近年来宁波的劳动教育取得明显的进展,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正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知中。但也存在着诸如覆盖面不广、均衡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下一步,要严格落实课程要求,宁波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这些刚性要求各地各校一定要落实到底。同时,加大地方创新,组织学校教师、行业专家、能工巧匠等开展深度研发,推动实践经验课程化、教材化,建设一批劳动教育精品特色课程,并做好推广应用工作,整体提升区域课程质量。

    各地各校要科学设置劳动教育的梯度内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与其年龄、知识、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建立从意识启蒙、知识拓展、多元实践、到技能培养的渐进推进机制。鼓励各校建立一人一档的劳动实践档案,完整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表现和成效,作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参考和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

    各学校分享劳动教育经验引发共鸣

    “扫地扫的不是地,而是心地;立趣园种植的不是庄稼,而是生命。”现场,各学校分享劳动教育经验,引起与会人员共鸣。

    奉化区班溪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学校,这个学校将30余亩荒废山地建成了学校农事综合实践基地,并在校内建立现代农业体验园,深入开展“农具精神”“节气礼俗”“农学科技”和“农事体验”;余姚市凤山小学立足“本草园”“蝴蝶谷”等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独特的中医药劳动教育课程群。作为花园式校园,镇海中学劳动教育开展也很有特色。校内历史遗迹众多,树木浓密,就保洁来说工作量非常大,但校内窗明几净,无论是地上的落叶还是篮球场的地板都整理得非常到位,学校将校园保洁作为劳动教育的一种常规抓手,以工匠精神的态度做到了专业化、极致化。

    培养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劳动认知

    像这样的特色例子还有很多。会议强调,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劳动教育没有大小,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培养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劳动认知。各地各校一定要结合实际,加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劳动教育模式,在劳动素养塑造和劳动技能培养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凝练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生动局面。

    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持续的坚持,不断的创新。比如有些中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打造中有意识地将劳动实践平台建设融入其中,建立种植园、养殖场、手工艺工作室、志愿者活动等,也有些学校将学校的日常运行管理设置成一个个实践岗位。

    会上提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应该成为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将劳动教育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走出校园,依托区域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基地、手工业传习基地和新兴产业等资源,建立起开放共享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十四五”期间,各地要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实践基地,有计划地涵盖到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文化创意等领域,既解决劳动实践资源布局的不均衡问题,又满足新时代学生多样化、全程化、创新性的劳动实践需求。

    课桌边挂上自制垃圾袋

    近日,北仑职高的同学们陆续收到来自学校服装专业师生制作的“垃圾袋”。

    原来,为了方便同学们分类存放生活、学习期间产生的垃圾,学校服装专业的老师专门设计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分类垃圾袋。这个垃圾袋包括帆布袋体和一个挂扣,袋体上还印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种标识。

    一直以来,北仑职高就在实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各班设置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学校师生的积极响应。这次的桌边垃圾袋创意就是由几个服装专业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

    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环保手提袋制作课程后,突然想到能不能再利用服装工艺课做一个桌边的分类垃圾袋。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在经过设计和打样后,上一周“桌边垃圾袋”开始正式量产。

    邬磊磊校长表示:“垃圾分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让垃圾分类新风尚习惯成自然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一直注重精细化管理,将垃圾分类制度融入日常,在小处、细处下功夫。学生从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抵触,到现在都能自愿、自觉、自然地践行分类,已经把垃圾分类变成校园内的新时尚。”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葛飚明

    “小石匠”玩出新花样

    “石文化自古有之,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够了解石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在石文化中收获快乐!”邵全灶是宁海县石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每周他都会抽时间来宁海县茶院乡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石头”。

    一走进茶院乡中心幼儿园,就会感受到浓郁的石玩氛围,各种各样的石头在幼儿园小石匠们的手里“淘”出百般花样,石墙、石桌、石凳、石阶、石盆、石画……处处弥漫着“石”色“石”香的古韵,加上绿树和红花的映衬,仿佛置身于山间自然中。

    如今,茶院乡幼儿园已成为一所以“石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幼儿园,吸引大批参观者来访。11月13日下午,来自全县各幼儿园的园长、科研专家、骨干等80余人来到茶院乡幼儿园参观石文化,并出席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农村幼儿园“创意石玩”的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汇报会。

    “别看孩子们年纪小,动手能力丝毫不逊于成年人,简单的石头在孩子们手中玩出了百般花样,实在是太棒了!”来自城区幼儿园的陈璐老师看了孩子们的创作过程后不禁连连称赞。如今,茶院乡幼儿园的小石匠们在创意石玩中,感受快乐时光,在石头缝里玩出别样的快乐童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徐鸿鑫 庞施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