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师作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种梦想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藕池小学 朱郑汇

    教育需要梦想,它是沙漠中的一眼泉水;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雪地中的一堆篝火。在梦想的召唤下,教育才能传播民族的文明与未来。落实“中国梦”需要一个个脚踏实地的足印,对于教师来说亦是如此。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在寻找梦想的旅途中让心灵得到觉醒,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幸福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

    对于我来说,教育梦想起源于学生作文的意外发表。在长期指导学生写作中,让我了解作文教学主要在于激励他们经常性习作。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出现惰性,草草了事。正当迷茫之际,通过阅读让我结识了管建刚老师,他以《班级作文周报》为载体,通过动力系统和助力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这让我意识到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的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于是我改变了硬性规定,转而采用各种奖励措施:等级评奖、积分活动、作家评选等方式,彻底唤醒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的作文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作文教学变革做得风生水起之时,我清醒地意识到阅读对于拓宽教师知识层面的重要性。读书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能成为教师的行走方式,它不但能坚定教育梦想,而且还拓展了教育的手段和智慧。

    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学校的资源毕竟有限,我必须学会创造条件。于是我自费订阅了《教师博览》《师道》《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通讯》《浙江教育报》等报刊10余本。每逢收到一本本崭新的杂志,对于我来说如获至宝。通过品读,专家、名师的“思想玫瑰”移植到我的“试验田”,悟出其中的真谛,使专业化发展作为自身的要求和需要。

    刚参加工作的我由于缺乏教育管理的经验,管理班级采取“高压政策”,刚开始一切还算太平。但不久,班级狼烟四起,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又出来闹事,常常按下去的葫芦又浮了起来,每天对他们大动肝火,我的教育理想早就灰飞烟灭。正是不间断的阅读让梦想之花灿烂开放,一篇篇深邃的文章让在教育门外徘徊的我醍醐灌顶,深知学生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非百米冲刺,教师需要耐下心来慢慢使其改正。思想的蜕变让我找到了启航的方向,努力通过“读书育己、涵养修身、教书育人”的方式,实现久违的教育梦想。

    为了能快速驶入专业化发展轨道,网络成为我的“第二战场”, 随时了解当前最新的教育动态。并从中认识了常作印、刘波、谢云等教师,他们的成长轨迹指引着我前行,让我感到不再孤单。

    每天与“相同尺码”的教师接触,思想的火花激情四射。后来,我不再满足于邯郸学步,而是把别人的经验、名家的理论融化成自己的东西。一名追逐梦想的教师,一定要通过读书、写作,让自己的学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取得收获,我也开始尝试着反思写作。在夜深人静之时,静下心来不断叩问内心深处的声音,用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之前未曾发表过文章的我一年下来在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30余篇。要问我最大的秘诀是什么?或许“追逐梦想”能给予最好的诠释。

    我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就不会因循守旧,也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满足现实、受限于各种条件,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人一旦明确了教育梦想,就能在生命的旅途中起舞,弹奏最美的人生交响乐。虽然通往梦想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我必将披荆斩棘,让教育梦想照亮前行之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