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2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慈悲心肠也有霹雳手段
是钢铁直男也有绕指柔情
他从养花中悟出育人心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邓老师会给学生发各种奖状

邓耀豪老师和学生蒋明富 受访者供图

教室后面一整面墙都贴着奖状

    邓耀豪老师带班,和别人不一样!

    他的教室有花架、有绿植、有书柜;桌子是三五张拼起来,学生团团坐;一整面墙贴着金奖状,挂着红锦旗,别班学生路过,总要回头瞧瞧,自己班学生出去,神气活现。

    邓耀豪老师,也很不一样!

    喜欢打篮球,也爱养花;教的是计算机,但手头少不了《老子》《庄子》《弟子规》;严起来拿着尺子整理内务;爱起来一点稍重的语气、一个蹙眉的眼神,都怕伤了孩子的自尊……

    这是一个有着慈悲心肠,也有霹雳手段的老师;是一个钢铁直男,也有绕指柔情;是一个把学生当自己家“熊孩子”的父亲兄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宋明 乌雯雯

    【本期人物】

    邓耀豪

    宁波市奉化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41岁,宁波市首届骨干班主任、奉化区优秀教师,“润心坊”德育工作室领衔人

    ●推荐理由:18年教师生涯,18载班主任经历,坚守“润心·成全”的育人理念,从生活教育入手,先护住学生的心力,再创造条件发展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生活有奔头。

    官多事多奖多

    把每个学生推上舞台中央

    学生毕业很多年了,孩子和家长不忘师恩,经常联系,时常走动,在邓老师这里不算新鲜事。

    13级动漫班的蒋明富毕业后进部队,表现优异受到嘉奖,给妈妈写了7页纸的信,两页纸写着“难忘师恩”:在职高遇到了管理严格的邓老师,他给我做班长的机会,给我很多的帮助,我曾经埋怨过他,但现在很感谢他,我的很多好习惯是在职业高中培养的……

    这个从小到大坐在台下鼓掌的腼腆男孩,开学第一天就进入了邓耀豪的视野。

    “刚到班上,他坐在第二排靠墙的位置,身体很壮,但眼神闪烁。那天,教室地面有片污渍,我交代了两个值日生。清理干净了,我想表扬一下,但那两位同学说不是他们收拾的,我心想班里有个自觉主动,有集体意识的同学,必须要大张旗鼓表扬下。”邓耀豪在班上问了好几遍“是谁做的”,他低头不语,“还是其他同学指认了蒋明富。”

    邓老师注意到这个热爱运动的大男孩,既有礼貌懂事的一面,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他让蒋明富做了代理班长,鼓励他参加运动会,指导他参加技能比赛,荣誉、奖状、好口碑接踵而来。

    一次主动打扫,就赢得了一次做班长的机会。这在邓老师班上不算啥稀奇事。

    邓老师带班有“三多”, “官”多、“事”多、“奖”多。从总经理、经理,到领读者、搬书组组长,只要有可能,邓老师就给学生“封官”。近些年,邓老师创造性地建立了“公司制”管理模式,每个同学有职务,有积分,做得好做得多加分,没做到做得差要扣分。制度框架搭起来,邓老师就给学生“找事”做,小到整理宿舍、打扫卫生、养花浇水,大到参加校运动会,参加市级、省级比赛,只要有机会,他就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只要有了荣誉,他就“大操大办”搞颁奖典礼,发荣誉证书,让学生站上舞台中央。

    “职高孩子多多少少经历了求学中的挫败,到了我班上,我第一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的心力。如何唤醒?就是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现自我,从一个个进步和荣誉中,让他们摆脱习得性无助,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邓耀豪说。

    电话一挂发现自己着急了

    赶紧再打一通缓解家长情绪

    邓耀豪不光自己“夸”学生,还带动家长一起“夸”。

    “开学见到家长,我就一句话,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不要盯着一点点错误死揪着不放,要学会夸赞孩子。”邓耀豪对自己有个要求,每个学生家长电话要存,每个学生家庭要走到。

    “学生犯错了,我缓一缓再跟家长讲,但学生受表扬了,学生有进步了,我一定要讲,还嘱咐家长孩子回去了继续夸。”邓耀豪说。

    “这是我孩子长这么大,得到的第一个奖状。”“这个奖品突破了我们家祖孙三代获奖零的记录。”“我从来不知道儿子还有这样的潜能,我太开心了”……邓老师的手机还保存家长的回信,每句话都是鼓舞和嘱托。

    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夸,孩子犯错了,怎么办?蒋明富信中的“埋怨”,就是一件不是错误的“错事”。

    “蒋明富画画拿过不少奖,当时国外流行涂鸦,国内接受程度不高,他觉得用这种形式美化环境,很棒。他就跑到江边堤岸上,画了两三天,画了幅画,拍照发到微博上。”邓耀豪说,作为老师很能理解孩子的心情,但是作为“社会人”,他觉得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允许,就在公共建筑上涂鸦,欠缺考虑。

    “恰好是暑假,我脑子一热就给蒋明富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了这件事,放下电话一想,自己着急了,万一孩子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把问题想严重,批评了孩子,怎么办?”邓耀豪立马又打了个电话,嘱咐蒋明富的妈妈,“这事先不要讲,我会处理的。”

    邓耀豪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他通过班级微博群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个主题班会,让大家讨论怎样才是爱护环境,也给蒋明富布置了个任务:持续观察市民的态度,看看大家如何评价。

    “蒋明富连续一周去江边做调查,问了很多市民,有说画的很棒,还拍照留影的,也有说这样子破坏环境,不好。”蒋明富的妈妈江幼芬说,孩子很少执着一件事,那几天他每天晚上七八点去,九十点钟回来,讲他的观察和思考。

    主题班会开过了,蒋明富的观察也有了,邓老师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组织学生去奉化岩头写生。

    热爱教育喜欢养花

    从养花中懂得“育人”

    在邓耀豪18年的从教经历中,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学生,不胜枚举。

    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收到上百条祝福信息,有学生有家长;每到过年,他的学生成群结队回来看他,一起聚餐;还有的学生孩子都打酱油了,还会约邓老师打篮球……在这群孩子们的心目中,邓老师是他们的父兄师长,岁月漫长,曾经不懂的人生道理,在邓老师这里,早早给他们埋下了向上向善的种子。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热爱教育,我在鼓励学生,反过来学生和家长也在鼓励我。”邓耀豪说,做教育,他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全凭一颗真心,一路摸索,有越来越好的学生,也有失败的例子,但孩子和家长的反馈,让他坚定了信心。

    “读职高的这群孩子,你去观察,他们都有不错的潜质,很多时候,可能是家长和老师放弃了,他自己也就放弃了。”邓耀豪说,相比于成绩、排名、学历,他更看重孩子们的心力。

    “我喜欢养花,花有百种,人有百样,孩子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除了根据特点因材施教,还有关键的就是‘养花要护根,育人要润心’。”邓耀豪说,不管是他设计的“三多公司制”,还是和学生打篮球、野炊烧烤,或是在“做事认真、做人靠谱”上的严格要求,他都遵从着呵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心力。

    “不是我觉得他们行就行,而是让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行’!”邓耀豪说,他把每个孩子当做鲜活的生命,当成一株尚未成熟的花树。“有些花,不一定是在我的教育下盛放,但我陪伴他们三年,给他们一些成长,埋下一颗种子,或许将来会开花结果。”邓耀豪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