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班的孩子在朱家尖海边玩水 |
 |
邵迎春校长为新疆班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
宁波中学留给他们的 远远不止四年 “工作后站在讲台上,看着教室里充满朝气的学生,我想到的是在宁中时各位老师的身影。所以我在工作中,除了站好讲台,更多的是愿意跟学生做朋友,不仅解决他们学业上的困难,也想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我是上海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班主任,我时常晚间去学生宿舍看看,就像宁中的老师去查寝一样;也会时常跟学生们吃个饭,请他们来家里玩儿,就像我到宁中的各位老师家里一样。” 2005届毕业生宋戈,在同济大学读到博士后,现就职于上海海洋大学,一边任教,一边从事科研,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两项发明专利。 在他的心中,宁波中学带给他的,不仅是坚持做好每件事,宁波中学的教育精神也已深入他心中。“我在学校工作,不知不觉中是在传承宁中的精神”。 2006届毕业生包文海,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现就职于公安部。时至今日,包文海说耳边还常常回响起“泱泱越国古明州,门对大江流,精英继起德艺兼优,学海任遨游……”的朗朗歌声,这是母校的殷殷嘱托,也是他前行的勇气与底气。 因思念之情,2019年5月,他和同为宁波中学新疆班毕业的爱人一起重返宁中。“走在校园里,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背书走廊,还有宿舍和多年不见的宿管阿姨,勾起我们无限回忆;坐在学校小卖部的椅子上,我们从小飞鱼、酷儿饮料,聊到学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走出校园,我们重游鼓楼、城隍庙、再到天一广场,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走遍记忆里的每一处,这些只属于宁中的记忆,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而在戏剧导演石良业的艺术创作中,早已融合西北边疆的粗犷豪迈、大气磅礴,和江南宁波的细腻温润、坚忍不拔。 2020年,他以浙江为地点、背景创作的舞台剧《烧月亮》,获得全国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十佳剧目、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剧目、中央戏剧学院教学改革投资项目等多项荣誉。 尽管,宁中在他们的人生中只有短短四年甚至三年,尽管,他们都已离开多年,但,他们无一不把宁中当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四年的印记,深深地刻入他们的血液中。 20年扎根民族教育 他是宁中新疆班的见证人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宁波中学副校长陈杰受邀参加此次国庆观礼。在那之前,他还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接受国家级表彰,这也是对宁波中学新疆班办学成绩的肯定。 荣誉的背后,是20年扎根民族教育的不懈努力。2000年,宁波中学首办新疆班,风华正茂的陈杰老师担任新疆部干事,从此,他与新疆学子结下不解之缘。17趟往返接送学生,新疆成了他除老家舟山外,去得最多的地方。 从一线教师到分管副校长,从情感投入到制度输出,宁波中学新疆班20年,陈杰是亲历者。 内地新疆高中班,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陈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最主要的,我们要培养对民族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的学生,而不是仅仅教给他们知识文化。”在这个前提下,宁波中学新疆班提出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德育课程构建。而文化认同的根基在语言与文字,所以宁波中学率先在全国内高班中引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开设“三必课程”(三十本必读书籍、三十部必看电影、三十首必唱歌曲),增强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教学上,由于学生分化较大,教学压力也大,宁波中学一直在寻找一条更加适合新疆班的教学道路。自编预科教材、实施分层教学、搭建全省8校联考机制,把程度跟得上的学生融入到本地班级中跟读……20年的探索,把一批批新疆学子送入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水平大学。 这20年,有付出,有收获,而在陈杰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感,那是新疆班的办学初心,也是一次次往返新疆,切身感受到的家长们的期望。“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老师去家访,家长总会拿出家里最好的羊肉来招待,他们对国家政策和宁波的老师充满感激。有时候,老师会悄悄地留下一些现金。有些村里,一位学生考上内高班,不仅是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村的荣光。他们把内高班,视作改变学生命运、甚至家庭命运的契机。” 在宁波中学新疆班,还有一条规矩,每一位老师至少要去一次新疆,家访一次,亲身感受下孩子们的家庭情况。 依托学术高中 打造全国一流的内高 在校长邵迎春的心中,20年,足以让宁波中学摸索、积淀下新疆班的育人路径。但20岁的新疆班,在宁波中学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还很年轻,正是桃李年华。“我们要把宁波中学打造为一流的学术性高中,也要把宁波中学新疆班打造为国内一流的内高。” 如何打造一流的内高?校长邵迎春提出四个维度的标准。 一流的内高,要有一流的师资。学者型的教师加父母式的角色,是宁波中学新疆部老师的身份认同。 一流的内高,要培育出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如今,从宁波中学新疆班走出去的毕业生,80%以上回新疆工作,他们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教师……他们都将是民族融合的中坚力量。依托学术宁中,今后,学校在个性化培养新疆学生的过程中将有更多可能。 一流的内高,离不开一流的管理。从包裹的收发、食堂的口味、学生生病了如何照护,到课程的设计、活动的安排,管理制度既立足当下远离家乡的学生实际,充满细节的温情,也充分考虑未来人才成长的需要,拥有开阔的眼界。 一流的内高,要有一流的育人实践路径。赏识型、引导型的德育实践下,宁波中学新疆班不是封闭的管控型的新疆班,而是开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疆班。在安全的管理下,同学们外出了解宁波、认识浙江。在课程上,传统文化与全球视野的结合,分类分层选课全满足,同时紧跟时代和新高考。各种社团和活动给了多才多艺的新疆孩子展示青春的舞台,让他们成长为全方位的立体的人。 新疆班20年探索,为宁波中学这所拥有122年办学历史、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百年学府,注入全新的民族教育基因,也让学校的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和饱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