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优秀团队颁发证书 通讯员供图 |
4年前,宁波市启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选拔出一批乡村中小学(幼儿园)青年骨干教师,与导师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如今这个计划实施的怎么样?12月18日下午举行的宁波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总结表彰汇报暨结业式上, 公布了“成绩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马亭亭 通讯员 张莉莉 张蕾 成绩喜人 192人顺利结业 明年将启动新一轮计划 “可以自豪地说,我市乡村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有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喜人!”结业式上,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文姬在肯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喜人成绩的同时,对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提出期盼。 近年来,宁波全面启动实施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实施“名师骨干带徒”“名师联片指导”“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全市重点打造培养了192名乡村青年骨干教师,并联合学员所在的乡村临近片区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乡村教师培养成长从“输血”到“造血”转型。据了解,顺利结业的192名“种子教师” 中,晋升高一级职称达75人,其中1人获“宁波市中小学名教师”称号。 “乡村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启蒙者,深入了解和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展示天赋,成长为社会有用之人。要重视家校沟通,深入走访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儿童,把学生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切围绕着学生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徐文姬说。 会上透露,明年市教育局将启动实施新一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实施新锐教师夯基启航工程、骨干教师拔节扬帆工程,加强乡村基地学校建设,推进“名特教师下乡”常态化,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建立以名师负责的“名师乡村工作站”。推进走名校访名家项目,组织遴选乡村骨干教师,走访高校和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访学活动。 老师们说 “指导一名学员,影响一个幼儿园,辐射一个乡镇” 结业式上,接受培训的学员代表相继从名师带徒、联片指导和网上名师工作室等不同视角谈了心得体会。 “每次去乡镇幼儿园,教师们就会围拢过来,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从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到教学行为的改进,任何一次学习交流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幼教优秀团队导师代表吴文艳对于如今乡村教师身上拼搏、积极进取的劲头留下深刻印象。 从教30年,吴文艳认为,近年来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园建设水平大力提升,从而也大幅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这样的培训平台,就是多了一条学习渠道,助力乡村教师成长。我们希望通过导师们的努力,指导一名学员,影响一个幼儿园,辐射一个乡镇的教育发展。”吴文艳说。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学生们很喜欢童娜君老师的数学课。因为这位老师倡导的是让学生在快乐、高效中学习。 “题海战术是有效,但是这让学生太痛苦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童娜君经常用简单的讲课方式、生活化的情境、朗朗上口的口诀公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从教18年,连续8年担任六年级毕业班老师的童娜君认为,作为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研课活动必不可少。这次培训,他在导师的指导下既有聆听其他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也有自身展示的活动平台。童娜君说,作为乡村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重要的是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让孩子受益。”15年前,从乡村走出来的周海祥回到乡村任教,来到奉化一所偏远学校。尽管条件相对艰苦,但家长们期待的眼神,孩子们纯洁奋进的模样,以及默默耕耘的教友榜样,让他选择留了下来。 “培训平台给予我很多优秀的资源、前沿的理念,让我的专业有了飞跃成长。”周海祥曾经和其他学员一起跟着导师进学校做针对“教师口语”的数据观察,研究如何优化口语,还和导师一起研究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下的教学”等,这些机会都是很难得的。 2019年2月,成长起来的周海祥欣然来到红色革命老区——松岙镇中心小学,有着多重身份,是区学科骨干、区域学科导师。他说要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让孩子们受益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尽更大更好的作用。 “孩子们收获幸福,我就是幸福的” 2005年,马利富从丽水学院毕业,一毕业就来到了象山县新桥学校,至今已从教16年。看着乡村孩子每天奔波于家庭与学校之间,有的要很早起床才能赶上班车,下午又要赶着班车回家,有的在求学中连父母的面都见不上,但是孩子们都没有放弃,马利富被深深触动。 马利富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教书,更要育人。 “让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为乡村孩子们更好地服务,孩子们收获幸福,我就是幸福的。”马利富说。但只是做到这些是不够的,2017年底,马利富第一次在宁波教育学院与导师朱红相会,触动很大。他意识到:作为教师,要多磨课多上公开课,对自己的将来要有规划。 马利富觉得,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于是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些目标,有问题就向导师请教,有时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多。终于,马利富如愿完成目标获得了象山县教坛新秀一等奖,晋升了高级职称,也评上了象山县骨干教师。马利富说:“成长之路,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锁定方向坚定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