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很特别。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仑区教育系统坚持“两手抓、两战赢”,抢时间、抢进度,抓质量、抓成效,攻坚克难,于危机中育新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让我们通过一组组精彩数字变化,看看北仑教育在2020年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制订公布《北仑教育十四五规划》,依法依规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科学稳步推进教育“十四五”规划制定,6月、 9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示规划初稿,围绕“十四五”时期北仑教育发展定位等15方面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与社会各界共同擘画北仑教育新蓝图。目前,北仑教育“十四五”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对社会公示。 大力推进各项教育工程,努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克服疫情影响,加速推进教育基建工程,进一步扩充教育资源。顾国和中学、小浃江小学、高塘学校、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大碶中心幼儿园等五个项目按时投用,霞浦学校扩建等工程顺利开工。学前段扩招18 班,义务段扩招69班,高中扩招10 班,各学段新增学生4800人。目前,北仑区已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市级评估。 广泛开展体育达标运动,确保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一个百分点。 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阳光运动一小时,开展达标运动会,承办市中学生运动会,全域化推进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等四大联赛,引导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完善硬件保障,完成20所学校超9万平米运动场地的修缮提质升级。全区义务段学校教室灯光改造完成率、可升降课桌椅配备率达100%,74所学校配备智能视力测试仪,学生近视率逐步下降。 稳步探索全区普高错位发展、特色办学,持续提升各学段教学质量。 今年,北仑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本科上线率86.9%,北仑中学一段率超81%,北仑职高职业教育、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国际教育、明港中学艺术教育成绩喜人,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再创新高。 高质量完成科学实验室改造,切实增强中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有序完成新碶中学等11所初中中考科学实验室改造,将用于今年首次中考实验考试。开足开齐实验课,定期举行科技节等活动,开发家庭小实验作业,在每学期综合素质测评中设置科学实验操作技能考察内容,不断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优化完善家长成长学院课程,不断提高广大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 进一步完善家长成长学院课程体系,推出暖心、立德、青春健康等“3M”系列微课 41节,超10万名家长和8万名学生参与学习,社会反响良好。学院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荣誉称号,相关经验作为县市区唯一代表在教育部论坛专题分享。蔚斗小学、柴桥中学等校特色成长学院活动获得国家、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北仑家校共育的和谐新格局逐步形成。 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和研学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社会生活能力。 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劳动课和思政课。先后出台加强北仑区中小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相关文件。认定10家单位为区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打造8条北仑特色研学路线,发布研学手册。基本实现校级劳动教育基地全覆盖。积极推进校园“光盘行动”,长江中学、新碶中学等校经验被国家级媒体报道。 积极探索“互联网+ 义务教育”,不断深化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 实现名优骨干教师在线课堂直播录播免费向社会开放,课程涵盖18个年级,全学段覆盖,高质量呈现,累计访问量超22万次。疫情期间,组织超4千名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组建初中教育质量联盟等校际共同体、教科研共同体,助推教学联盟专业化发展,显著提高相对偏远学校教学质量。将“提质·减负”作为专职督学每月随访督导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建成老年教育网上招生平台,构建地方特色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持续推进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课程)的开发及品牌培育力度,建成5座市标准化乡街道社区老年大学。开发建成区老年教育网络报名平台,将用于老年大学2021年的招生工作。打造覆盖全域、按需配给、全民参与的社会教育“北仑模式”。 扎实推进校地合作办学项目,确保呈现年度合作成果。 扎实推进与中国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办学,指导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推荐优秀教师校长挂职锻炼。浙师大附校、宁大附校办学规范有序,得到社会充分认可。依托中国教科院专家引领,深化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高中分类特色办学、家校共育等项目,教科院专家赴北仑多轮指导。48所学校加入全国新样态学校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