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家校共育“加速度”模式,多维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鄞州打造区级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

    “我们班主任很年轻,但是管理学生很有一套,一点都看不出来是个新手。”在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401班的家长们对班主任赵丹称赞有加。对此,赵丹表示,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靠的是“团队的力量”。

    这个团队就是该校的线上班级管理问诊圈。自鄞州区启动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建设后,各学校利用自身优势,陆续建立自己的“智库团队”,举办各类讲座上千次,参与者达到十万余人次。在宁波市鄞州区,家长、老师们正通过共同体的互动学习,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胡谷怀

    不再单兵作战,全区打造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

    “我觉得首先要牢记‘能量守恒’,派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释放过剩的精力。其次要激发内驱力,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以点带面,形成不断向上的动力。”

    12月14日,在鄞州二小幸福校区,全校74位班主任以及低段的家长代表济济一堂,参与该校班级管理问诊圈的线下论坛。论坛中,德育导师方虹针对“孩子调皮”给出建议。在鄞州二小,无论是班风班貌的建设,抑或是学生养成教育中的疑难杂症,老师都可以在问诊圈寻求帮助,由学校德育导师开出实践操作性强的药方。近日,他们又在构建面向家长的“问诊圈”线上平台。

    在鄞州区,这种老师、家长的互动式学习已经形成常态化。今年5月,鄞州区教育局联同妇联等各部门,正式启动鄞州区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建设。随之,鄞州区教育局以全区223所“家长学院”为单位,建立起区级层面一个“团”,校级层面一支“队”,构建区校两级网络互动机制,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向一体化德育体系创建转变。

    要打造家校社全方位育人阵地网络,队伍建设是根基。鄞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飞华表示:“我们要储备一批家庭教育导师,培养一批模范家长队伍,力争实现专家共享、资源共建、家校共学、学生共育。”截至目前,鄞州区已聘请了首批20名共同体建设导师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队成员包括专业心理医生、学校德育骨干、名班主任、家长等,他们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均有丰富的经验。在上半年举行的“如何面对中考压力”“后疫情时代的暑期生活”等分享会的现场,讲师团以“微课堂”的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分享减压和情绪调整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创新活动破千次,家校共育开启“加速度”

    开展系列活动、实现专家指导、“专人”参与,在鄞州区教育局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校组建自己学校的“智库团队”,开启家校共育“加速度”模式。

    在堇山小学,形成了以校长室为核心,“班级-年段-校级”三个不同维度的校务理事会体系。在各级校务理事会的积极工作开展下,分班级、分年段开展“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主题沙龙”“每学期一次的堇秀家长论坛”和“每学年一次的家长访校日活动”。

    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只有两者实现同步提升,家长才有能力培育孩子。作为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鄞州朝晖实验学校积极组织没有达到高中学历的家长参加双证制高中学习培训,让200多个家长获得了双证制高中学历,实现家长与学生素质双提升。

    每个学生、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如何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问题?如何引导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联盟者?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建设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就是冲着这些问题来的。在区级一个“团”的带领下,鄞州各学校“家长学院”的影响力、传播力已逐渐走出校园,走向全区、全市。今年,鄞州区5所学校高分获评宁波市第八批示范家长学校。

    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升级“家庭教育课”

    在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后,鄞州教育局开始设计具有示范性的家庭教育课程。在“善学鄞州”微信公众号上,鄞州开设“掌上微课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微课程,供全区学校、家长学习。同时也鼓励各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形式开设线上教育平台。

    如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开设的《新城陪你读本书》栏目独具创意又很接地气,宣传的家庭教育知识阅读累计已达10万人次。东南小学开设“悦哲”公众号,内容均是家长原创,目前已发布文章184篇,阅读累计近9万人次,在家长圈引起强烈反响。

    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让和谐生成、让学生生动、让未来生长,今天我们因学生结缘相识,未来我们将用爱与责任共同守护学生生命成长!”怀着这样的希冀,短短7个月,鄞州区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这些有特色,能落地的相关成果荣获第三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成果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