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宏达老师 受访者供图 |
 |
谢宏达和学生在一起 |
迫于生计等压力,一些农村家长无法长期陪伴教育孩子,学习成长监管这块很大一部分落在了老师这一头。在余姚市三七市镇,有一位用心教育孩子的好老师,让家长们连声点赞。 谢宏达,自师范毕业以来便扎根在农村,八年时间,先后在三所乡村学校任教。每到一处,他都勤勤恳恳,力求把每一件和学生有关的事情做实、做细、做精,并影响和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导航者”。今年,2020年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出炉,他成为宁波唯一一位入选者。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岑小红 满足每个孩子的差异需求 助推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谢老师,旭旭(化名)回老家读书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的他学习努力,人也阳光自信,还被同学们推荐当上了班长,如此大的变化有您的功劳……”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勾起了谢宏达对往事的回忆。 高高大大的个子,外表看似开朗,旭旭在班里却是安安静静不爱说话。旭旭是小学四年级转到谢宏达班上的。接触没多久,谢宏达发现这个孩子心思细腻很是敏感,平时也不愿多跟同学互动。家访后,谢宏达得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旭旭跟着亲戚住,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人际交往上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怎么正确引导孩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是很好的一个方式。谢宏达注意到旭旭运动细胞发达,爱在操场跑跳,就主动提出让他当体育委员。 “我真的行吗?”孩子一开始心里没底。 “怎么不可以?”谢宏达不停给他打气。 当了学生干部后,旭旭积极性明显高了,而且还凭着自己的努力进了校队,代表学校参加了不少比赛。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敏感期,谢宏达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旭旭聊天沟通,建立起一个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在我看来,老师在学生面前,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只有这样,‘教育个性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谢宏达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做法确实改变了孩子。旭旭转学回老家时,已不再是那个眼神暗淡不自信的少年,而是带着梦想和期待。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谢宏达看来,所谓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满足每个孩子的差异需求,助推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谢老师的用心良苦,孩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们家长很放心也很满意。”家长们向谢宏达表达谢意。 尽己所能创造教育条件 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 小学阶段是很重要一个转折期,孩子有了自我的思维模式,作为老师掌握由易入繁,层层递进的教育方式非常关键。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外地,家长对他们的关注有限。所以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尽己所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小小的心愿。”谢宏达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学生无尽的关怀。 看到农村学校孩子因家庭原因缺少课外兴趣活动,他因地制宜,开设纸飞机兴趣小组,并逐渐推广变成学校的特色拓展课程,不仅让孩子玩得开心,还在余姚市航模比赛中屡获佳绩,让孩子们玩出自信。 看到农村学校的孩子无法进行有效课外阅读,谢宏达带头开展“阅读类语文综合性活动”,编写校本课程,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阅读的机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学生、家长中,谢宏达很有人气,有的学生甚至在毕业多年后,遇到人生难题,还会跑来请教。 “谢老师,初中毕业后我很想去学服装设计,但爸妈认为没有前途,我该怎么说服他们?”一位叫婷婷的女孩打来电话。婷婷是谢宏达以前带过的学生,在校期间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性格开朗,毕业后一直与谢宏达保持联系。 中考后面临人生十字路口,婷婷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父母很反对。得知这事的谢宏达悉心开导,建议婷婷用平和的心态和父母交流,不要赌气不要争吵。“培养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成长路上一堂重要课。”在老师建议下,婷婷最终得到了父母的理解,达成共识,读了心仪的专业。一家人都很感谢谢宏达。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这句话,谢宏达一直放在心中,直到现在,他的抽屉里整整齐齐地放着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的明信片。 上完每堂课都会反思 让自己成为“活水” 回想当年,面对各种选择机会,谢宏达毅然回到老家,在一所乡村学校当老师。 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初生牛犊的他一上来就担任三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加语文老师,跨年级的四个班的科学老师,再加上课外活动“客串”兴趣小组老师。每天傍晚,他骑电瓶车回家,前车筐经常是装满了还没来得及批改的作业。 即便生活像陀螺,他依然乐在其中,一心想让孩子们成人、成才。因为他深知,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让学生更加优秀。 为了提高业务素养,谢宏达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请教名师的同时参加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宁波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宁波市小学语文高级研修班、余姚市义务段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人选研修班等各级各类培训。 在不断丰富教学知识储备的同时,他明白课堂永远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阵地,只有多磨课,多上课,才能进步得更快。上完一堂课,他都会习惯性地写下反思,把不足之处罗列出来,力求下次改进。 而这样的感悟,也让他从一位普通教师快速成长为片区学业导师,带领其他老师以课题的形式开展农村小学各种教学上的实验研究,如尝试“日常小研讨——学期大评比——学年教研节”三级教研模式,同时与相邻乡镇的两所学校组建了“姚东三校教研共同体”等,拓广教学视野。 从余姚市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到浙江省教坛新秀再到教育部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培养人……如今,谢宏达已经获得了省市乃至全国级多项荣誉,其中入选2020年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成为今年宁波市唯一一个入选的教师。 “8年的从教生涯虽不算长,但我仍会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践行自己心中的‘道’——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学生乃至周围老师的成长。”谢宏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