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6日的纪念大会上,宁波中学授予为新疆班付出了心血的相关人士特别荣誉奖。 记者 张培坚 摄 |
 |
图①②为“光芒——我们的二十年”文艺汇演。 |
每年8月,总有一趟列车将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从新疆各地带到宁波。这件事已经持续20年。这座东海之滨的城市,将是他们人生的新台阶。 2000年,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宁波中学成为全国首批承办内高班的13所学校之一。 一晃20年过去,2275名新疆毕业生从这里启航。民族教育的尝试、探索与创新,让民族团结、交流和交融得到进一步深化。 2020年12月26日晚,宁波中学新疆班办学2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从这里走出去的新疆学子们,从全国各地发来对母校的祝福。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章萍 在这里 不是家,亦是家 “从新疆到宁波,72小时的旅途。老师都陪着我们,一路讲解窗外的黄河、秦岭、长江……还有宁波。现在想来,这就是来宁波中学学习的第一课。” 宁波中学新疆班2015届毕业生石良业一提起宁波,跃入脑海的第一幅画面就是来宁波求学的漫漫旅途,以及旅途中一直陪在他身边的老师。他记得老师帮他把沉重的箱子放到行李架上,然后笑着说:“从现在起,你有任何事都可以来找我。”当时,那颗乱糟糟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从那时起,这份信任和踏实,一直陪着他,直到他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后来成为导演并且也做了老师。 因为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每一年,宁波中学新疆部的老师们都远赴当地,一路陪伴孩子们来到宁波,朝夕相处的陪伴,缓解了孩子们初次离家的不安和忐忑,也变成了接下来几年师生相处的底色。 “心情不好,找老师;家里有事,找老师;生活遇到难题,还找老师……那一年,15岁的我离家万里,却没有一丝的陌生感,就是因为温暖有爱的他们给了我力量和底气。”这是刻在新疆班2013届毕业生阿尔达克心中温暖的印记。 20年,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老师们陪着这些孩子一起度过。除夕夜,班主任在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新春佳节,本地师生邀请新疆同学回家过年。宁波,渐渐成了这些新疆学子的第二个家。因为接送孩子和家访,20年里,宁波中学教师600多人次、走过了超40万公里的路程,足迹深入天山南北。 老师们还陪着学生度过了人生中的危急时刻。2007年,一位叫冯玉龙的新疆学生突然抽搐昏迷。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情况十分危急。老师们日夜守护,还带来了大家的捐款。三天三夜抢救后,冯玉龙终于醒了。 两年后,冯玉龙考上南开大学,后被保送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又成为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联合博士后,以量子计算为研究方向。 在写给母校的信中,冯玉龙说:“宁波中学于我,是超乎想象的。能在这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运。这里不仅有一流的硬件,还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里,不是家乡,亦是家乡。在宁波种下的梦想,让我在追逐科学的道路上,信念愈发坚定。” 毕业后 回家乡,建家乡 从新疆班开设的第一天起,宁波中学的老师们就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20年后,答案越来越清晰。 20年,2275名毕业生从这里起航,奔向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如今,他们中有的成了科研先锋,有的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先进,有的荣获公安部二等功,有的成了老师,传承着宁波中学的精神和教育理念。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毕业后,80%的学生回到家乡,成了建设新疆的生力军。他们说,宁波让他们的人生登上新台阶。 2017年金秋,来自南疆一个偏僻农村的姑娘海尔古丽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和田地区于田县第三中学39名孩子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看着39双亮晶晶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睛,海尔古丽内心激动。当一名有爱心的老师,是她从新疆来宁波学习以后萌生的最初梦想。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她有多种选择。面对广州外企的高薪邀请,不是没有心动过,面对兰州企业的挽留,不是没有纠结过,但她想起了当年在农村求学的自己。“我要当老师,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到祖国更发达的城市求学。”她说。 阿尔达克考上复旦大学,如今是人民日报新疆分社的一名记者。工作三年,她一次次走上帕米尔高原,深入最艰苦的偏僻农村,挖掘深度故事,记录脱贫进程,她还被中宣部评为“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她说,宁波中学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新台阶,再回新疆时,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已经成熟。她会全力以赴,以最好的自己参与、见证家乡的建设,这也是对宁波、对宁波中学最好的报答。“我们带着家乡的希望来到宁波,又带着宁波的希望回到家乡。回报家乡,就是回报母校。”阿尔达克说。 二十年 甬相连,情无疆 老师们的心中,有一种别样的幸福。卢仲芳老师是2000年新疆班的首届班主任,当年的学生,渐渐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说起曾经的学生们,卢老师滔滔不绝。她说,有一位已经成家的新疆女生,一年春节带老公孩子来宁波城隍庙、天一广场,让他们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还有一位毕业生的先生来宁波出差,她要求先生替自己到母校门口拍一张照片。每次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看到母校老师出差的信息,他们总会赶来相见…… “作为老师,看到曾经自己付出了心血的孩子们,在工作以后,依然如此惦记着宁波,惦记着宁波中学,惦记着师生情谊,感觉很幸福。”卢仲芳老师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宁波中学副校长陈杰受邀参加此次国庆观礼。在那之前,他还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接受国家级表彰。 宁波中学新疆班办学20周年庆典现场,新疆教育协作中心发来贺信:宁波中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光荣地承担了内地新疆班办学任务,在美丽的宁波大地谱写了新时代教育对口援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 目前,学校依然有626名在校新疆学生。他们来自全疆的12个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