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伟丰校长。受访者供图 |
 |
陈伟丰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人生没有选择,他们的道路注定艰辛和坎坷。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2020年是陈伟丰从教书的第35个年头。33年前,他被抽调到还在筹建的慈溪市聋哑学校。 走过这条特教之路,一晃已是33年。在慈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他从班主任到团支部书记,从校长助理到副校长、工会主席,再到校长、党支部书记,如今被评为宁波市特殊教育领域唯一的名校长。这一路走来,陈伟丰对特殊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也感到责任越来越重大,继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林涵茜 通讯员 张姣 “被选择”特殊教育 把手语练成第二语言 “刚来到这个学校时,也有隐隐的失落,感觉自己在师范学的知识和两年的普小经验似乎没了用武之地。”陈伟丰告诉记者,“同时又感觉到特教的专业储备不够,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社会性发展特征等与健全儿童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1985年,陈伟丰从余姚师范毕业,两年后被调到慈溪市聋哑学校。那时候学校还在筹建阶段,虽然条件简陋,但与同事们一起吃住,陈伟丰工作劲头十足。然而,手语成了陈伟丰和孩子们沟通的第一拦路虎。 为了适应聋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选择勤学手语,单单把汉语拼音的26个字母用指式在一分钟内打完,就练了整整一个月,对着手语书练,和同事对着练,直到手语成为了他的第二语言,慢慢达到了可以随时与聋人交流的程度。“这可能也跟我的性格有关,凡事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尽力做好。” 第一届学生仅20多个孩子,年龄有大也有小,还有几个特别野,不想来上学,在教室里满地打滚,陈伟丰和老师们尽力做好安抚,陪吃陪玩。 努力总有回报,长期的陪伴让孩子们和老师越来越亲,有了心事也会一起分享。学生从因别人不解其意而哇哇乱叫大发脾气,到后来学会了识字说话,变得文明有礼。“一个个孩子从进来什么都不会,到毕业时能打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陈伟丰说。 让特殊孩子接受教育 等于解救了一个家庭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2016届毕业生小峰(化名)了吧。”陈伟丰告诉记者,小峰在出生48天后发高烧,颅内出血,导致轻度脑瘫。小峰妈妈一度陷入崩溃边缘。 8岁的小峰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因为是轻度脑瘫,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其他同学稍好一些。在陈伟丰校长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小峰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文化课成绩不错,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还参加了学校珠心算兴趣组学习,获得了慈溪市小学生珠心算比赛特教组二等奖,2009年还被评为慈溪市三好学生。 2016年,小峰初中毕业了,根据他的情况,陈伟丰与杭州湾职高多次联系沟通,最终小峰如愿进入职高学习。在那里,他学到了技术,也交到了朋友,非常开心。目前,小峰已走上社会,在一家企业工作,生活十分稳定。 “特殊教育无非就是让特殊孩子达到三种层次,第一是能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第二是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没有看护人时,也能做个简单的饭菜;最后是希望能像小峰一样,学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提高生活品质。”这是陈伟丰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他和特教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33年来,陈伟丰都坚守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和特教事业共同成长。他说:“见过各种各样身患残疾的孩子和孩子们的家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让一个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就等于解救了一个家庭。” 开设各种特色教育项目 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 不止一次听到访客这样说,学校给他们第一印象是“这所学校虽小,却小得精致,小得有内涵!”在场地这个硬件上,学校是捉襟见肘的,但就是在这块“弹丸之地”,在学校教职工精心耕耘下,一切井然有序。 “没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就没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陈伟丰深知教学硬件设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为此,他筹集资金,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原先的校园就一幢教学楼、一幢宿舍楼,九间教室,操场、教室、宿舍里全部是水泥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张插图便是老师们的教学工具。 如今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家政室,供学生学习整理床铺、使用吸尘器;有烹饪室,教会学生做一些凉拌菜、西红柿炒蛋等家常菜;还有陶艺室、感统训练室、蒙氏教室等专用教室,让学生开展训练,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还开设了航模、十字绣、丝网花等特色教育项目。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收获了更多的欢乐。 从事特殊教育需要爱心、耐心以及强烈的责任心。陈伟丰认为:“我的肩上一头是义务,一头是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养家,而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让残疾儿童能有尊严地生活也一直是我的信念和初心。” 举办有仪式感的活动 实现特教德育生活化 除了设计特色教育项目,提升硬件设施,陈伟丰认为特殊教育也需要开展德育工作。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如何实现生活化? 首先,让养成教育文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呈现出来。如操场边的墙壁上运动员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教室走廊上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室内的“学一学、比一比”争评小红花、食堂内的光盘行动倡议书等,每时每刻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每到新学期,全校师生精神抖擞地参加隆重的开学典礼,此外还特别邀请家长代表提出要求和新学期的心愿。在休学式和毕业典礼颁发奖状、证书等;国旗下讲话,讲述孩子们身边的事;举办趣味运动会……举办有仪式感的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陈伟丰表示,特教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理自主能力进一步提高,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变得更加文明有礼,为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