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探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性发展 为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护航

跟着记者走进北仑中学探寻“隐形魔力”

青年教师读书沙龙

北仑中学师生参加世界机器人比赛 学校供图

北仑中学校园

    一所高中,如果以所在地区命名,定是该地区的骄傲。创办于1989年的北仑中学,处于东方大港北仑港,是当地家长和学生最为向往的殿堂。

    更重要的是,学校所倡导的“以人为本,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想要的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跟着记者走进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名校,一起感受她的魅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王科威 杨阳

    学生 接受适性教育来“成长”

    走在北仑中学校园,一个个青春而朝气的身影擦肩而过。他们在环境优美的仑中,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

    现任“掌门人”余智军校长是位颇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他从教育一线起步,转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也曾在地方行政部门任职,“跳出教育看教育”;如今他在担任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同时,被委以重任来到仑中成为“掌舵人”。

    丰富的工作经历,宽广深远的视野,令他一直在思考学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原点问题,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

    余校长认为:“我们应该对每位学生尽最大的责任,给予最大的关爱,为学生营造一个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合作、主动、创新的学生!”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浸润人文,植养科学”的学术高中课程体系,学校以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为载体推动学科特色课程建设,构建了指向学生学术素养发展的“人文科学类、厚德创新类、适性发展类”三大课程群。

    富有特色又颇具潜力的核心课程,不仅根植于学校现有条件,而且立足于学生内在需求,更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VEX机器人、程序设计、数学建模、NS街舞等一批特色化课程从无到有、由有到优,有效促进了学生个人内省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近几年,学校机器人团队和数学建模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屡屡斩获全国乃至世界级比赛的大奖,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同时,学校充分搭建让学生适性发展的平台,开展学生研学活动,推行体育课程选修,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尤其是社团建设成果显著,始终坚持“参与一个社团,获得一种体验,养成一种品质”的理念,现有文学、国学、西学、音乐、体育、广电传媒类社团等30余个,国学社、文学社等已成为品牌社团,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近三年学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体育艺术比赛共有457人次获奖,获奖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以上。

    教师 推行三项工程来“护航”

    2020年12月22日,高一年级开设了两堂语文展示课,上课的是青年教师俞孝芳和王艳。两位老师分别选择了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荷塘月色》两篇文章进行群文联读,既显示了高一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特色,又彰显了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整堂课一气呵成,精彩灵动。

    台下听课的,除了教研组同事,更有一位语文教育“大咖”——宁波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褚树荣老师。褚老师边听边频频点头,课后对两位老师表示了高度肯定,他认为两堂课体现了北仑中学语文组的水平。这样的教研活动在学校常有举行,青年老师在一次次学习中迅速成长。

    余校长介绍说,为学生提供适性发展必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教师同样也需要适性发展。为推进教师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实施教师“青蓝”“中坚”和“卓越”培养工程,构建基于个体、团队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

    “青蓝”工程面向新教师,以三年为期,力求让新教师拥有“良好的开端”,站稳脚跟、迅速成长。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形式多样:或请校内外的名师现身说法,或集体观看名师示范课,或围绕主题自我研讨等。配备教学和班级管理双导师,实行新教师“传、帮、带”导师负责制,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中坚”工程以青年教师沙龙为依托,积极挖掘校内优势资源,整合团队潜在实力,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同步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全方位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深入理解课程的逻辑体系和本质,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教育。

    “卓越”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深化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确立“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师徒结对、教研融合、立足课堂、快速成长”的工作思路,通过教研训融合打造全区域学习型教师成长团队。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探索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途径,构建教研训共同体,积极创建市、区两级品牌学科,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带动了学校乃至整个区域的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

    三项工程各自着力形成合力,成功“护航”教师专业成长,2020年学校在市区名优骨干、教坛新秀评比中成绩斐然。

    家校 创建成长学院来“共育”

    为学生提供适性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共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合力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学生和家长之间和谐、温馨、有爱的相处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关系模式中成长的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内在满足感和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在身心方面适性发展、成就自我。”余校长认为。

    为此,学校率先创立家长仑学院——家长成长学院,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多样化形式,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成长学院在开设常规化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组题为“智慧父母·青春健康”的必修系列沙龙,内容涵盖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关注孩子的需求、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等。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家长成长学院开发了多样化的专题家长沙龙,诸如“放下包袱,为所当为——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学习压力”“目标与规划——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等。各类专题沙龙构成一张菜单,可由家长自助选择、自助参与。在疫情期间,家长成长学院成功推出了“云课堂”,邀请家长及骨干班主任进行相关讲座。

    学校相继被授予国家级青春健康家长培训项目试点单位,浙江省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被授予北仑区示范家长学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