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海县知恩中学王媛老师积极创新,打造有趣、有料的新课堂。 |
 |
奉化区溪口镇班溪小学潘林佳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菜园里。 |
 |
镇明中心小学于洋老师(中)把数学问题变成童话故事。 |
从学科教学中读懂老师 我们看到“启蒙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任务,只有拥有扎实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们旺盛的求知欲。 在一篇篇报道背后,我们看见:宁波的优秀老师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他们不囿于传统,他们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在学科育人上不懈努力。 宁海县知恩中学的语文老师王媛,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凭着自己的专业水准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一年前,她接手了全年级语文成绩垫底的理科班,但她舍不得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有料、有趣的新课堂,甚至别出心裁把课堂搬到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一年时间,学生的语文成绩“整容式”提升。 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数学老师于洋,把数学教得有趣,把“批评”变成了“演戏”,学生们称她“老戏骨”。其实,她就是从心理上真正理解了孩子,愿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她把数学问题变成童话故事新编,故事讲完,原理讲清楚,题也理解了。“数学基础薄弱的孩子,尤其需要兴趣的引导。”这是她的经验之谈。 北仑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焦越,上了15年的初中科学,学生们说上他的课就像看“脱口秀”。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本来枯燥难懂的理科知识也变得趣味十足:“上实验课时,我有时会故意模仿卓别林的动作,用稍显夸张的肢体语言,故意暴露一些小错误!”更多的时候,焦老师会让教学生活化,教会学生将知识活学活用。“比如,在学习杠杆内容时,我会和学生一起建立人体的头部模型,运用所学的杠杆原理,探讨低头角度与颈部肌肉拉力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不仅理解运用了科学原理,还认识到生活中‘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和神经压迫。这种生活化的科学教学,使学生对科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亲历者,而不是旁观者。” 东钱湖中学的美术老师刘峰,在美术心理领域不懈尝试,专研用美育教化人,她开设的“走心漫画”课程建起了一座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桥梁,“治愈”了许多学生;横溪镇中学支教音乐老师沈海明,在不到一年时间,成立并带领农村学校合唱团一路获得区级、市级、省级奖项;余姚市梦麟中学金银姬坚守在思政课一线10余年,用最真实的“中国故事”讲好每一堂课,探索议题式学习;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体育老师任春风,调整校内体育课教学体系,通过上体育课帮助学生发掘特长,推开一个新世界…… 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看到的是老师们在课上40分钟的呈现,但在课后,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探索。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教法,致力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生活性。 在他们这里,我们看见,老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一个重要的启蒙者,传达的是学科知识鲜活的生命力。 从自我选择读懂老师 我们看到“坚守者” 每位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或许都有着一份教育情怀。而随着时间推移,坚守这份初心、这份情怀则显得愈发珍贵。老师用时光打磨了一名名学生,自己又何尝不是被岁月雕刻。 这群坚守者中,有从教数十年的老教师。江北区实验中学唐惟匀老师,如果不是旁人提及,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享受做教师的乐趣,跟学生们在一起,让我变得年轻。”身边的同事评价她,感觉唐老师从来没老过,她永远充满着对教育的热情。从教3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30年,整整带了11届学生。回望33年教育生涯,唐惟匀说:“当初选择读师范大学是父母的决定,现在回想起来父母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喜欢做教师,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仍旧选择做教师。” 有甘于扎根偏僻之处的乡村教师。在一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有那么一群留守儿童,或特殊孩子群体,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同时,也有那么一群教师,用爱与无私关怀他们、陪伴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光芒。2005年8月,20岁的潘林佳毕业后成为溪口镇跸驻小学老师,第二年,她调到同是偏远山区的班溪小学做数学老师。10多年前的奉化溪口,交通还不发达,她坐班车、走山路,来回两个多小时做家访。10多年来,就算她不做班主任,仍然坚持每年家访。从家访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并因材施教,她始终认为:“教育改变命运在农村也可行。” 有远赴他乡的扶贫支教教师,他们带着一腔真情来到新疆库车、贵州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用所学所知帮当地孩子打开一扇窗。 那些平平常常的老师,那些关于坚守的动人故事,以及他们脸上被岁月蚀刻下的皱纹,一切一切,我们倾听,我们观察,我们记录,他们是那么生动立体、触手可及。每每翻阅,仍能感到内心有爱、眼中有泪。记录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