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1起抗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守望互助到助力疫情防控
从甬上云校到顶岗复工复产

共克时艰 我们不言后退

浙纺服院的老师们在上网课

疫情期间,宁财院学子茅作东在宁波华美医院开摆渡车。

宁波四中地理教师骆海军,天天跑到野外找信号上网课。

    从关爱医护人员子女到助力疫情防控 宁波教育好故事感动更多人

    脱下白大褂,他们是父母、是子女;穿上白大褂,他们是战士,是英雄。

    这群白衣执甲奔赴湖北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奉化龙津实验学校201班班主任周妩芳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住,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新来的小哥哥组了个团,周妩芳嘴上说“带得过来”,但其实她早上六点半起床操持家务,晚上等孩子睡了再备课,看到孩子想妈妈,周妩芳还会做游戏,包饺子,让孩子融入“新家”。

    妈妈去武汉医疗援助,爸爸在急救中心上班,镇海区中心学校的小逸尘和外婆住在一起,班主任钟老师每天晚上和外婆打视频电话,辅导孩子作业,和小逸尘聊聊天,虽然无法见面,但老师的关爱如期而至。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204班黄韵伊也是抗疫家庭“留守儿童”,“来我家吃饭吧!”说这话的是同学范攀和俞辰烁,三个人住一个小区,同学父母经常把黄韵伊接到自己家来,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黄韵伊对妈妈的想念也缓解了些。

    ……

    不管是接到家同住,还是一对一辅导,宁波市教育局把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工作做到细致入微。2020年2月16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工作的通知》,推出“三大关爱行动”“五条就学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同样是助力抗击疫情,在甬高校师生亮出了“看家本事”,拿出了“硬核实力”。

    新冠肺炎刚出现,宁波大学医学院宰俊杰博士就联合其他科研人员投入到病毒研究中,“要尽点科研人员的本分和绵薄之力。”

    2月3日,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工作间里,徐毛毛正在加工硫系玻璃,这是用于红外线测温仪的光学元件。疫情暴发后,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党支部迅速行动起来,紧急制备10000余片硫系玻璃平片,满足5000余套不同口径和光学结构红外测温仪的生产。

    同样是2月初,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陈根浪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发社区疫情防控系统,本着公益初心开发的这款小程序,日后成了宁波市民出行必备的“甬行码”。

    2月底宁波职业院校上万名学生顶岗实习,助企复工复产……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无论是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还是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宁波教育人毫不退缩,走在前头!

    我们记录了他们冲在助力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一线上的美丽身影,我们从中挖掘宁波教育抗疫好故事,传递宁波教育好声音,我们让温暖人心的力量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传播得更广,激励更多人。

    这个时候,我们并不觉得骄傲,而是觉得心安,这种感动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想感动更多人。

    始于一所小学的偶像调查

    变成全市师生的偶像讨论

    我们从疫情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当医护人员逆行而上与病毒做厮杀时,当政府出台政策群防群控时,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时,我们知道这场疫情终将过去,这场胜利终究会属于我们。

    然而,正常的教学被打乱该怎么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怎么开学、怎么上学?

    宁波市教育局及早部署了网络教学工作。2020年1月29日,召集市教育局教研室、职成教教研室、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等单位一起“头脑风暴”,决定开展 “甬上云校”。2月10日,全市网络教学拉开序幕,之后,宁波一众名师“粉墨登场”,轮番当起了“主播”。2月17日起,宁波高校启动教学预案,加入“网课大军”的队伍。

    象山三中,53岁地理老师童学娟第一次当 “主播”,她收获了同学们的“双击666”。

    被困在湖北黄冈的宁波四中地理教师骆海军,为了“联网”上课,日日跑到野外为手机找信号。屋顶、小山包、菜园子,成了他的办公场所。刮风时裹上厚棉衣栖身山坡;下雨时披上农活雨具坐到楼道上……而在他给学生的课程里,永远都是“晴天”。

    网上第一课讲什么?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德育课,无一例外和疫情结合在一起。

    中小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等。高校“以艺战疫”,让学生通过所学专业或爱好表达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尊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疫情期间,镇海蛟川双语小学开展了“偶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科学家、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和警察等,居孩子们心中前三名。我们及时抓住这个选题,连续四期推出“偶像”系列报道,这场始于一所小学的偶像调查,在我们的报道和推动下,掀起的“偶像”讨论、“偶像”学习波及宁波广大师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留言刷屏,电子信件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我们看到了媒体的力量,我们感受到了媒体作为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的光荣使命。

    我们和宁波广大师生一起从疫情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从2020年1月底到4月8日,我们先后制作百余幅海报,记录了这段难忘的抗“疫”故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些可敬可爱的甬城教育人,和我们一起,再听琅琅书声。

    2021年,我们一起迎接曙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