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9版:1起带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长的阵痛、升学的焦虑、亲子沟通的技巧……

带娃成长 我们做家长的好帮手

本报的天天甬上·家长成长学院上线。

《隐秘的角落》热播时,我们制作心理健康专辑,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隐秘角落”

    心理健康

    我们共呼吁:关注成长中的“隐秘角落”

    今夏,热播剧《隐秘的角落》火了。这部改编自宁波作家紫金陈小说《坏小孩》的网剧,引发了观众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热议。

    剧中,高智商男孩朱朝阳“黑化”的背后,是母亲忙于工作疏于照顾、父亲忙于新家爱得不公的社会现实。是什么让一度胆小温顺的乖孩子渐渐变得面目狰狞?为了弄清“坏小孩”的成长过程,我们邀请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几十年的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宁波教育学院研究员徐晓虹,解读那些“隐秘角落”。

    徐晓虹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遭遇很多“隐秘角落”,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校的,还有来自青春期发育的。在亲子沟通良好、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里,孩子更愿意与父母分享各种“秘密”,父母也能更快地察觉孩子的变化;反之,缺乏爱与温暖的家庭,亲子沟通很少,孩子心里的“秘密”就更多,这样的秘密积累到一定时候,谁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

    北仑泰河中学班主任蔡苗衣和我们分享了一位学生的成长。丁阳是一位看似安静的男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父亲的暴力行为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给了孩子高度紧张和恐惧。他渐渐喜欢上写阴暗小说,习惯在自己的天地里发泄心中的恐惧,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压抑。

    在蔡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丁阳把更多经历投入到学习当中,更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时光。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从寝室长做起直至竞选班委,还经常参加校外的志愿者活动。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他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当然,从一个内向、爱写阴暗小说的男孩变得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并不是单靠班主任说教就能一夕之间改变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是最重要的营养,这方面的缺失,就可能导致孩子一系列行为的异常。”这是老师与教育心理学专家共同的表达。

    成长学院

    助孩子成长

    我们义不容辞

    教育,离不开学校的培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校紧密合作,就像是一座育人的闪亮“灯塔”。只要双方积极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守护,就能让孩子在“灯光”的指引下更加阳光、自信、健康地成长。

    6月中旬,我们开启“家校互信,我们应该怎样做”话题讨论活动,接到了近千个家长、老师的投稿。在这里,有老师的做法和思考,也有家长的切身感受,都是和孩子成长有关的。我们提供了一个互信倾诉的云平台,那些平时来不及说出口的话,在沉下心后,通过笔尖流出,通过我们传达。

    在开学季,我们携手全市各县(市、区)20余位名校长,在甬上教育平台开设“开学第一课”栏目。“生活是最鲜活的教育”“随时回首,随时都能发现真善美”“灾难教会我们更好地成长”……校长们的这些谆谆教诲至今让师生们记忆犹新。

    我们还开设了宁波主流媒体首个“家长成长学院”。这是一个帮助家长学习成长、提供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公益平台。在宁波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特级教师和其他家庭教育专家力量,分学段组建讲师团队。截至目前,我们共推出了44期,近100篇微课堂。例如:幼儿阶段的如何让孩子更快融入集体生活?小学阶段的孩子作业粗心,漏题怎么办?初中阶段的孩子说学习好累时,家长该怎么办?高中阶段的孩子收到情书怎么办?

    我们希望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同时建立宁波地区公益网上家长学校,探索一条“家庭教育+互联网”的有效传播渠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