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懂“到校不得早于8:15” 背后的爱

    1月4日,宁波市鄞州区发文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城区(街道)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45,初三学生不得早于7:30,小学生不得早于8:15,一、二年级小学生实行弹性上学时间,早上到校时间可延迟到8:30。初三学生的离校时间不要晚于17:00。学校要加强行政值日制度的落实。(1月5日《宁波日报》)

    孩子的睡眠时间去哪儿了?这是很多人的发问。

    的确,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的确,幸福是需要打拼的。但是,任何事情都害怕走极端。沉迷游戏是“不思进取”的极端,而如果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也是“发奋图强”的极端。“童年”不能没有了“童趣”,孩子不该只是“埋头苦学”,还应该“抬头看天”。而“抬头看天”,这也需要有时间。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何谈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倡导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倡导理智学习,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也不能让孩子因为身体健康问题 “倒在起跑线上”。

    为此,鄞州区发文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也就有了导向意义,他们对孩子到校的时间和孩子离校的时间划定了一个底线。规定还强调,学校要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和午休时间,严禁教师提早上课和拖课,不得占用其他时间上课。中午的午休时间,不得进行集中的学科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休息、阅读、小型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看新闻、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等。

    作为家长,我们有各种各样育儿焦虑。对此事,我们需读懂上述“限制到校时间”的善意,要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也要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这项工作,从现代教育的高度,真正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们。

    当然,“限制到校时间”只是第一步,真正要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需要走好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把“更多步”走好,要做好作业的精选、布置、收交、批改、讲评、订正等环节的管理。不要利用钉钉群、微信群、QQ群等家长群在网络上布置作业和上传作业,不要要求家长拍学生的作业视频。

    “限制到校时间”,划了一条关爱线,划了一条理智线,画出了优美的弧线。孩子未来能有多出息,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变革能有多深,多宽,多大!

    郝冬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