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朋友圈被‘沈粉’刷屏啦” 宁大科院老师为何会为一名保安“应援”

只因他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保安沈师傅。 通讯员供图

    “3号门的沈师傅超级厉害,可以叫出每一个老师的名字,甚至记得我周几到学校!”

    “不管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他都是笑眯眯的,上班心情超好!”

    “每次进门出门都会被他的热情所感动,上班遇到的第一个微笑和热情的招呼带来了每天的好心情!”

    “我的朋友圈被‘沈粉’刷屏啦,他让我觉得每天进出校门是一种享受!”

    很难想象,这么真情实感的“应援”竟然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们为学院“最美后勤人”评选而自发发布在朋友圈的“小作文”。让他们交口称赞的“沈师傅”,是宁大科院3号门的保安沈杰。

    很多人都认为保安、门卫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那么,是什么让宁大科院的老师们心甘情愿地为一名保安“应援”?近日,在3号门,记者见到了这名红遍“科院朋友圈”的保安师傅沈杰。

    他是移动的“人脸识别系统”

    去年9月,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沈杰加入科院大家庭,负责3号门进出人员的检查。

    3号门毗邻学院行政楼,不管是坐校车还是开私家车,老师们都从这个门进入学校。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5点是这里最忙碌的时间,校园保安们要对私家车一一进行审核才能放行。如果当天上午,学术交流中心有大型会议,初来乍到的校外与会人员不明就里地排在队伍中,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可能会耽误会议。凭借着十几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沈杰总能快速地在排队车辆中找到“不属于这扇门的访客”,第一时间指引他们前往正确的地点。

    宁大科院有500多名教职员工,而沈杰脑海里有一个比校门口的车牌识别系统更全面的记忆库:他记得每名教职工的姓名、样貌、车牌,甚至记得他们来学校上班的固定时间。正是如此,他才能精准地叫出老师的名字,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

    “独门武功”的秘诀是用心

    当被问到记忆的“独门秘籍”时,沈师傅腼腆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只是以前在机关单位做安保工作时,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后来我发现,记住他们的面孔对工作效率提升很有帮助,所以慢慢养成了这个习惯。”

    沈师傅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没有身份识别装置,不像现在这样,车牌、手机一扫就能准确识别。“把领导拦在门外很尴尬,把无关人员放进去很‘麻烦’。”他说,进出机关单位的人大多穿衣打扮的风格都很固定,除了车牌号码,他还用心记住每个人说话音调的高低、五官的突出特点,甚至手提包上的小细节。

    刚到宁大科院时,每位门卫都领到一份人员资料。仅靠资料上存储的名字和照片,沈杰认为,只能做到“工作不出错”,但在这个岗位上,仅仅认识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空闲时间,沈杰就在行政楼内“闲逛”,这里每个办公室外都挂着名牌信息,他将墙上的信息记得滚瓜烂熟。在校工作2个月后,他便能熟练地叫出出入行政楼的人员名字。疫情期间,学校加强管控,私家车通勤的老师必须扫码进入。一扫码,老师的姓名信息便跳了出来,这也给了沈杰扩充“数据库”的机会。不久后,尽管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沈杰已经能凭借眼睛辨别出他的身份。

    “公牛学院的林老师脸上有颗痣,设计艺术学院的钟老师胖乎乎的,喜欢穿休闲装,办公室的李老师长得高大魁梧……”当被问到老师们的特点时,沈杰一一向记者描述。

    宁大科院重大事件,他如数家珍

    “胡老师,下班啦,你妈妈已经在西边那个停车场等你了!”虽然习惯了每天的暖心问候,但胡丹敏老师还是愣了一下,她的母亲只是偶尔几次到学校接她,保安大哥竟然连她母亲和母亲的车牌都牢牢记住了。按照沈杰指的方向,她果然找到了母亲的车辆。

    “陈老师,下班啦!”“赵老师,一路顺风!”“徐老师,早点回家啊!”下午5点,记者看到沈杰不停忙碌地记录着车辆信息,但脸上的笑意却毫不敷衍,始终真诚热情地向每位教职员工打招呼,就像跟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自然。而老师们也纷纷向他招手,回应着他的暖心问候。学院有文艺汇演时,老师们也会告诉沈师傅,邀请他来看看。

    “我女儿现在上高中,我经常跟她分享学校的新动态,让她对宁大科院充满向往。”沈师傅表示,在宁大科院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来这里读大学已经成了他和女儿共同的“第一志愿”。

    空闲时间,沈师傅会在手机上翻看关于宁大科院的新闻,如果有与学院相关的信息,他都牢记在脑中。三大产业学院签约、20周年校庆、本地知名企业来院访问……宁大科院迁校以来的每个重大事件,他亲身参与,如数家珍。

    “现在微信上信息很多,给了我认识更多老师学生的机会,我也很荣幸,能见证科院的发展。”沈师傅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