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课如何既贴近学生天性 又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表达

“审美力”生长课堂给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老师们观赏学生作品。

▲▼学生们在鼓楼城墙下写生。

    全班学生对着鼓楼写生,有人画轻盈的飞檐,有人画深邃的门洞,有人画斑驳的墙砖;同样是剪纸作品“春”,有剪成方的、圆的、三角的以及各种花边纹饰……在海曙中心小学“力行至美”美术教学成果展上,这些学生习作被装裱成一幅幅长卷,让很多人惊艳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如此丰富和有趣味。

    这背后是该校已开展了3年多的“审美力”生长课堂教学。传统的美术课围绕着绘画技能进行教学,而“审美力”生长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在激发艺术兴趣和艺术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孩子们认识、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打破“一课一练”的形式 把欣赏和创作相结合

    A

    元旦前夕,海曙中心小学西校区605班的学生上了一堂写生课。孩子们带着毛笔、墨汁、宣纸等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品,在鼓楼城墙下席地而坐,对着这一城市文化地标开始写生。

    孩子们的着眼点各不相同,有人画城楼上的飞檐翘角,有人画鼓楼的门洞;有人只画局部,寥寥几笔,画面疏朗;有人画了整个鼓楼,细腻地画上了一块块墙砖。

    美术老师张剑平告诉记者,在上水墨画写生课之前,学生们上了一堂“水墨游戏”课,即用毛笔在宣纸上随意涂几笔墨痕,观察水、墨、纸的精彩变化——浓淡干湿深浅不一。“以此让孩子们感受中国画的‘墨分五彩’之说,并启发他们用怎样的方式让水墨的浓淡深浅显现出来。”张剑平介绍,这是“审美力”生长课堂的内容之一,每个年级的课程是前后相关联的一个系列,并不是传统美术课堂一课一练形式,而是以单元课程的形式由浅入深、由广博入细微、由整体入局部。

    在实地写生之前,孩子们还上了一堂“欣赏鼓楼”的赏析课,美术老师讲了许多古建筑知识,比如,鼓楼上面的屋檐为什么是飞檐翘角?又比如,城墙上深浅不一的各种斑驳痕迹。“通过讲解,学生来到鼓楼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理解和想象来画,这样的画作就有了个性化的内容。把欣赏和创作相结合,这样的过程会引发学生更多的发现和更深入的学习,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审美。”张剑平说。

    已教学实践3年多 在鉴赏和表达中打开通道

    B

    “审美力”是一个人认识、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是对生活中一切美的感受的敏感程度。在美术教学中,审美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进行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线条、画面、色彩、明暗、空间、质感等美术语言的理解及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据了解,诞生于2017年9月的“审美力”生长课堂,最初是把审美教学注入到学校活动中。如每年举行“七彩童年书画展”“童趣立体艺术展”引领学生关注审美;与文化场馆合作,带领学生进入天一阁、鼓楼、大方岳第等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场馆参观学习,感受生活中审美的运用。三年多来,老师们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内容设计,《“力行至美”——构建审美力生长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也随之成立。

    “我们设计了《与大师对画》单元课程,各种名画在孩子笔下展开不同的情境美,从中进行审美判断,在鉴赏和表达中打开通道,不断生长审美理解力。”在张剑平老师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这些作业,302班的江语桐同学给蒙娜丽莎戴上了耳机,“我见过蒙娜丽莎的画像,她的微笑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灿烂,所以我给她戴上了耳机,让她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405班的邬颜辰同学画了《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小店,“《清明上河图》里的店铺好有趣啊,店铺里的鸭子是不是北京烤鸭呀”。

    在实践中表达情感 教学成果展很惊艳

    C

    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10日,“力行至美”审美力生长课堂美术教学成果展同时在海曙中心小学院士林展区和宁波鼓楼展厅举行,上千幅作品中有以地域文化为特质的水墨、拓印作品,有以藏书票、绘本等形式展现的综合性作品,还有全校孩子参与的迎春剪纸作品;作品形式则有长卷、挂轴、册页等。它们在展厅里或躺或挂或折,小学生的习作能如此大规模、如此时尚地展出,让很多前来观展的老师感叹“惊艳”。

    “我们把孩子们画月湖的‘一城名胜半归湖’、画东钱湖的‘钱湖诗篇’等习作分别归类,装裱成一个个系列。每个人只画了局部,但连起来就是一个很丰富的整体。画画有很多种方式,同学们在这里既能看到自己的美,也能欣赏别人的美。”张剑平介绍,元旦假期,学生们纷纷带着长辈来观展,他们没想到自己的画会如此隆重地展出来,感到很意外也很自豪。

    记者看到,两个展区的画作各有主题,鼓楼展厅以画宁波人文景观为主,把孩子的审美从课本引向自然、领进生活;院士林展区以“与大师对画”为主,展示了孩子们画蒙娜丽莎、画《清明上河图》、画《步辇图》等中外名画时的种种想法。

    “海小首任校长张雪门早在百年前就提出了‘致知力行’的校训,即强调儿童要在‘做中学’。因为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小学这一时期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而直接经验是个体与环境直接接触而生的经验,儿童也只有亲自去行为,去做,才能和环境真正接触。‘力行至美’审美教学倡导的也是儿童身临其境自主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想象,再自主完成视觉形象的理解与创造,在亲身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校长周汉斌说。

    ●特约点评:

    尊重孩子天性 点燃艺术自信

    浙江省教研室美术教研员 冷莹

    从成果展可以看出,“审美力”生长课堂既贴近学生的天性,又能够在艺术的表达这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老师下了功夫,动了脑筋。

    鼓楼展厅的“古今对话”主题,老师们基于学校附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历史遗存的感受;院士林展区的“与大师对画”系列也很有趣味,学生在临摹名画的同时展现了独特的童趣。课题组老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用了很多心思但又非常克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往哪些个方向走,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们自由表达。美育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基于儿童的体验,用孩子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觉去表现出来。

    成果展上展出的都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作品多,规模大,可以说是全员参与。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完成并展出一件不错的作品相当于点燃了学生内心对美术表现的信心。既有自信,又有表达的能力,对学生来说,艺术表达也就不是很难的事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