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张微 章水镇中心幼儿园 围绕教研组春天主题审议下的要求,结合我园自然体验课程的特色,并利用周边人力与自然资源,我们与竹子结下了一场不浅的缘分。在这场与竹子的旅游中,我们首先通过两种方式来收集文件:其一是在教研组与各位老师集体制定的班本课程审议表和素材收集档案表,其二是教师以及班上家长所拍摄的录像带。整个课程的实施,让我们先从一张时间序列表拉开我们“竹趣乐园”的帷幕。 一 竹子之旅准备篇 1.谈话活动:竹子知多少 在调查前期,我准备了一张老师们设计好的大图表。想通过“你已经知道什么”这样一个调查表,先评估孩子们对竹子的一些知识准备,试着找出这个课程从幼儿角度可以从哪儿开始,是否从他们的角度与我们之前设计的流程可以一致同行。从幼儿反馈可以看出,孩子对于竹子的外貌,甚至一些小细节也有一定了解,对于竹子产生竹笋,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其实也是比较了解。 接下来,我会收集孩子的问题大调查,你还想知道竹子的哪些事情? 同样地,根据孩子讲述,我快速记录了这样一个图表记录(详见下图)。 2.家园配合扩充“竹”经验 在之前的调查探讨引发下,我立即根据幼儿的一些探讨设计了一份亲子调查表。 在这份调查表里,主要是从幼儿想知道竹子的一些问题或者有必要扩充竹子的一些其他经验通过亲子调查的方式进行经验的补充。第二天,当孩子们带着与家长一起完成的调查表来幼儿园时,我们利用调查表之前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孩子没有提到的经验,我们会对孩子说:“其实竹子还有很多其他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小秘密,是我们从预设的KTP课程审议计划中填充进去的。然后在集体的教学活动认识竹子之前,我们通过已有经验汇聚成画的方式,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印象中的竹子。这些画我们将对接下来识竹环节中的竹子写生画进行对比,通过前后两份画来发现孩子们对于认识竹子的微妙变化。 二 旅游途中探索的三两事 1.知始于行之“识竹篇” 知始于行。也就是说,知识是引领行动的方法,而行动又是领悟知识的路径。因此,我们的这个KTP班本课程根据知与行的哲学联系,特地有了识竹(Know),品竹(Taste),玩竹(Play)这样的排列(详见右图)。 首先,识竹是整个课程里探究的必要经验基础,其中品竹主要在识竹之后通过体验的方式进行,而玩竹则以各种组织形式穿插在整个班本项目课程中,如体育游戏、户外游戏、区域游戏、野外探究等等。经过老师与幼儿的共同预设与计划,我们如约开展了班本科学活动《认识竹子》,通过这个集体活动,孩子们对于竹子的种类、竹子的构造、竹子与竹笋之间的联系,竹子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认识竹子》,孩子们似乎对竹子的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 2.妈妈进校园之“家园互动篇” 为了对竹子有近距离的认识,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竹制品。于是,家长们纷纷发动自己的力量带来了竹制品。同时,我们也邀请家长代表进入教室介绍这些竹制品。 那一天,家长代表在老师的组织下,拿起所有的竹制品,向孩子们一一介绍,从家长角度再次为孩子灌输了现实生活中竹制品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3.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幼儿实践篇” 无论我们怎么和小朋友一起对竹子做一个前期调查与思维碰撞,都需要孩子的实践参与。竹子与我们周围生活最紧密的莫过于竹之美宴了。于是,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下,我们确定了烤笋的实践活动。 烤笋主要由剥笋、洗笋、切笋、烤笋、装笋、邀请、分享七个环节串联起来。当孩子们在活动区域的“趣味农家”就位后,马上就有奶奶们充当生活老师角色,对班级的孩子进行分工合作,带领孩子剥笋。“之前还担心这么多笋剥不完,想不到这么多孩子一起剥笋,这么快就好了。”现场指挥的奶奶指挥着孩子们,完成了从剥笋到洗笋的流水线。虽然孩子们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但当门卫爷爷开始生火烤笋时,一个女孩子兴奋地问了一句:“老师,我们是真的烤笋吗?”“嗯”面对小女孩的疑问,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当平时的办家家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既高兴又紧张。 在奶奶和孩子们的努力下,油闷笋出锅了。“这么多美食,你们想邀请谁呀?”“我想邀请……我想邀请……”早在美食出炉之前,孩子们已经想好了邀请分享的对象。 等老师一声令下,孩子开心地拿起早就设计好的“竹笋美宴邀请卡”邀请心仪的客人,一起品尝油闷笋的美食。 这次实践中,孩子们深刻了解了做油闷笋的步骤,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也学会了感恩与分享。 4.制作笋壳小人之“变废为宝篇” 前一天在剥笋时,笋壳全部被收了起来。我们对孩子说,笋壳可以变魔术呢。 “笋壳也可以变魔术啊?”孩子们很是好奇。对于竹子的创意,孩子们想了很多,我拿出事先做好的笋壳小人,向他们介绍了笋壳小人制作的来源。通过此次操作,孩子们不仅对废物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动手积极性。 三 竹子之旅的回忆 课程历时14天,将近半个月。整个课程先由我们老师预设各种情况,然后由孩子带领我们完成这个课程。课程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一起对这场“竹趣之旅”进行了点滴的回忆。 在我们幼儿园大背景《基于儿童视角的“自然记”课程故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下,科研组对中班孩子的一个学段目标有提出过这样一条:中班幼儿着重对事物和现象的细微观察和之间的联系,应用工具进行调查和探究,注重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于竹子与竹制品,竹笋之间的细微联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挖笋的过程中也能注重孩子找方法,培养孩子坚持做事的优良品质。 通过竹笋美宴的邀请,增强了孩子的感恩情怀,激发他们愿意分享的情感。如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时刻谨记能顺利开展的背后支持,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回报每位为辛苦付出的人员。当孩子们将做好的油焖笋分享给哥哥姐姐的时候,他们内心非常开心。分给哥哥姐姐吃时,他们会递上一次性手套;给弟弟妹妹吃,他们会主动带好手套,蹲下来喂弟弟妹妹。针对不同的人,我们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分享方式,收获满满的分享喜悦。 为孩子提供了善表达的平台。如通过邀请,推出去与人分享的环节,让一些腼腆的孩子有了大胆沟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