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严勇杰 |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特邀班主任 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林亦男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此栏目面向广大教师长期征稿,征稿要求:3000字以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某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案例,达到启迪同行、引导家长的作用。 投稿邮箱:xiandaijinbao2@qq.com(邮件请备注栏目名称) 二孩环境下,四五年级的大孩逐渐成熟,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如何培养责任感和担当,如何感受爱、学会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小泽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但因为父母对妹妹偏爱,让他起了嫉妒之心,甚至用打架来寻求关注。我们看看班主任是如何拨动孩子“心弦”,唤醒他的向善之心。 他的故事 成绩优异 却将全班男生“打”了个遍 小泽是“学霸”,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做作业效率极高。到了三年级,他每天的笔头作业依然能在校完成。但有一阵,成绩优异的小泽课后特别喜爱打闹,几乎将全班男生“打”了个遍。每次我批评他,小泽都是痛定思痛,发誓下不为例,但第二天依然故伎重演。久而久之,谁都不愿意和他玩了。 有一天,小泽课后对小袁拳脚相加。几个男孩子合力将小泽拖开,并把他带到了办公室。原来小袁前一天生日,叫了很多同学庆祝但没有叫小泽。放学后,小泽不请自来。小袁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孩子,面对平日里总爱欺负同学的小泽,死活不肯开门。小泽拼命哭喊,拍打小袁家的门近半小时,未果。第二天上学后,憋着一肚子闷气的小泽见到小袁就打。 听完事情经过后,我让小泽在一旁冷静反省。过了一会儿,他逐渐平静下来。孩子很委屈地哭诉:“昨天我那么可怜地哀求小袁,生日派对上那么多人,却没有人愿意给我开门。我成绩考得好有什么用,爸爸妈妈也不在乎我,一个朋友也交不到。爸爸妈妈只喜欢妹妹,妹妹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我和爷爷奶奶住,我每天都吃不饱……”小泽告诉我,自从妹妹上一年级后,爸爸妈妈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妹妹身上,没有人关心他。 得知孩子每天饿肚子,我赶紧电话联系了小泽妈妈。小泽妈妈向我道明了事情的原委:妹妹比他小四岁,四岁才从外婆家接回来。妹妹上一年级后,学钢琴,学舞蹈,妈妈全程陪着,哥哥嫉妒得要命。但其实哥哥一直养在身边,哥哥只要想学的乐器、才艺,也都让他体验过。“这俩孩子一在一起就打闹,是小泽自己提出来的去爷爷奶奶家睡。晚饭基本上都是一家四口一起吃的,吃好小泽才去的爷爷奶奶家,这孩子说在爷爷奶奶家吃不饱的情况完全是夸大其词。”小泽妈妈说,原以为他四年级了,学习也不错,就有点忽略他,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情绪。 我的探究 引起共情 拨动爱的心弦 每个孩子心中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要使孩子对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知道小泽种种不寻常举动背后的原因后,就好对症下药了。 于是,在一个美好的冬日午后,我走进教室,开展了一场以“二胎”为主题的辩论赛。当PPT呈现“二胎”这个主题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老师,我妹妹太讨厌了,老是影响我写作业……” “老师,我有妹妹了。”小黄说道,“爸爸妈妈陪着她睡,全家都围着妹妹转,隔壁阿姨说家里房子都要分给妹妹一半……” “有了弟妹难道就没有一丁点儿好处吗?”我微笑着问。以小泽和小袁为代表的两个小组围绕“二胎”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弟弟就很可爱,我每天学习累了就和弟弟玩一会儿。他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小袁说。 “我妹妹三岁了,我每天给她讲故事。她最爱听我讲故事了。”小许说,“爸爸妈妈都说我是个好哥哥。” “弟弟妹妹虽然现在还小,但是他们是我们的手足,小时候我们互相陪伴;长大后,我们彼此依靠。”也有人这样分享。 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一起分享了许多美好的亲情片段。 从小泽的目光里,我看出来,这场辩论赛让他引起了思考。 我的行动 三个“锦囊” 唤醒孩子的向善之心 在小泽三年的家校共育中,我做了三件事。 其一,“闲聊”式家校沟通。通过钉钉、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小泽父母每周至少一次的沟通,把孩子点滴的进步,随时告诉小泽父母。 其二,关注妈妈的“朋友圈”。有一段时间,小泽妈妈的朋友圈全部都是努力乖巧的妹妹,几乎没有哥哥的影子。我每晚会留意小泽妈妈的朋友圈,一旦她爱的天平有所倾斜,我就会私聊她。三年时间,我和小泽妈妈成了经常交流育儿经验的闺蜜。 其三,好爸爸加入男孩的“阳光教育”。我鼓励小泽爸爸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开阔的胸襟、提高责任感、培养担当意识。在数学等爸爸擅长的学科上引导孩子、帮助孩子。 作为班主任,无论感化、教育还是修正,都要唤醒孩子内心的向善之心。有些问题直接处理不行。我们就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其提供可以接受的教育。在对小泽接下来三年的教育中,我使用了三大锦囊。 锦囊一,尊重优于指责。“二胎”班会课后,我心灵的目光始终被小泽牵绊着。这孩子凑到我耳边说:“Ms Lin,我要做一个好哥哥!”接下来的每周,我都会找他聊一聊生活上的小确幸,抑或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锦囊二,认可优于否定。后来,我鼓励小泽主动竞选副班长,承担了班级管理的他逐渐变得自律且有担当了。慢慢地,他不但和同学相处得很好,还能协调好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呢。小泽和小袁早已冰释前嫌,经常带领这两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讨论。 锦囊三,感恩优于抱怨。在班级常规德育活动中,我组织了“感恩”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并组建了学习互助共同体……小泽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他渐渐成长成一个大哥哥的样子。 三年后的某一天,小泽妈妈告诉我说:“Ms Lin,小泽仿佛变了一个人,每天回到家,除了帮妹妹辅导作业,还会主动帮我做家务呢!” 班主任说 孩子不寻常的举动 也许是希望得到关注 每一个人都需要亲情,渴望亲情。妹妹到来后,小泽觉得爸爸妈妈总围着她转,分走了自己的爱。他的种种不寻常举动,既是宣泄情绪,也是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 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孩子们用心感受爱、学会爱。用心呵护,需要我们有耐心,这是教育的根本。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是一个慢活,细活。班主任拥有了耐心,教育与引导学生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可能被我们定义为缺点,班主任如果善于引导,就能让学生的优点进一步扩大,把孩子的一些所谓的缺点转化成闪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