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来参与投票! 第二届宁波市教育 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入围名单来了

    在刚刚过去的不寻常的2020年,宁波教育奋进脚步依旧铿锵,拿出的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教师、学生受益,家长拍手称好!

    那么,哪些是你认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改革创新案例? 近日,由宁波市教育学会、宁波市教育局办公室、《宁波教育》编辑部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宁波市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2020年度)评选活动启动,梳理出30个候选案例,看看有没有你关注的,来投上宝贵的一票!投票方式:微信扫码,立即关注“现代金报”官方微信号,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票”获取投票链接。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余晶晶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奖励分配激发教师活力

    为激发我市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制发《关于宁波市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奖励分配的实施意见(试行)》。

    《实施意见》传递许多信息,包括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公开竞争方式或以市场委托方式获得的各项服务收入可按不超过50%单独列支,用于奖励分配;受学校指派,在非工作时间承担并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工作或相关教学的学校事业编制教职工可参与分配;每位教职工相关奖励年度累计发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水平的15%,等等。《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我市职业学校薪酬制度改革,职业院校和教师积极性得到提升,大大增强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优化提升公民入学“一件事”

    宁波市入园入学报名招生平台于2020年5月25日启用,是全省率先接入政务2.0系统和好差评系统的报名平台之一。过去一年,报名平台减少各类申报材料14.3万余份,向报名家长定向推送70万条短信。8万余名幼儿、16万余名中小学生在线完成入学入园报名、审核等流程,报名总人数位列全省前3位。

    开发个性化定制功能,依托政务网和“浙里办”开展报名服务,并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网上报名全流程指导……超过99%的家长对这一报名平台给出好评。

    “甬上云校”助力抗疫 保障“停课不停学”

    疫情期间,师生无法正常返校,“甬上云校”团队在宁波市教育局统筹协调下,为宁波市中小学师生提供直播在线教、学及视频课程录播服务,顺利完成了“停课不停学”保障任务。

    2020年2月10日至4月中下旬,“甬上云校” 浏览量突破6700万次,总流量达5600T以上,相当于师生们观看了1416万节课。“甬上云校”及团队先后获得了人民日报“科技战疫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宁波市战‘疫’先锋团队”等荣誉。

    2020年暑期,“甬上云校”对新疆库车、贵州黔西南等对口帮扶地开展一系列远程教师培训、互动课堂活动,协助舟山和衢州龙游建设云校。

    打造首批研学精品线路

    2020年,宁波市教育局深入实施“百万学生研学宁波”行动计划,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创建涵盖革命军事类、博物馆类、文史艺术类、科普环保农业类、城市工业质量类、综合实践类六大领域的56家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德育地图”。

    红色精神之旅、文化传承之旅、海洋探索之旅、宁波帮文化之旅、科技创新之旅、美丽乡村之旅、文明风尚之旅、综合实践之旅8条首批研学精品线路,在精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资源优势和优秀研学课程的基础上,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

    如何在新时代探索教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的跨界成长?宁波市教育局把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宁波教育2020年十大实事之一,出台《宁波市社区教育是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推进“同心、同育、同行”三大工程,努力在“跨”中探索融合,在“进”中彰显价值。

    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已组织近200个社区教育机构组织走进9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1500多场教育活动,累计有10万农村居民受惠。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覆盖率达到82%。2020年,四个品牌获全省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学习品牌,数量居全省之首。

    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

    经过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的实施,宁波市学前教育实现了优质发展,基本形成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种类型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87%,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为53.7%,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为92.5%。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99%,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70.5%以上。

    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由第一轮行动计划的5000万元增至目前的1亿元,全市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持证率99.4%,大专以上学历达97%以上,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70.9%。

    高标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2020年,宁波市教育局以“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为鲜明导向,打造“带好头”+“三加强”党建工程,高标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市教育局提标机关党支部配备,局领导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增设支部副书记和纪检委员;推进全市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新增慈溪市为省级试点;推动市委编办核定16所直属学校党组织书记职数各1名;组织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320人次参加培训。

    同时,推进高校、全市中小学、民办中小学党建“三加强”工程。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高校党建重点任务22条,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5个,10个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抓好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及“清廉学校”建设,开展“杏坛清风—警示教育月”活动;推进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学校决策与管理层、党建工作进章程。

    推进宁波市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入学率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9月,宁波市残疾幼儿学前入园率95.24%,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残疾少年高中段入学率90.84%,均处全省领先。

    评估与安置科学推进。2019年4月,宁波市出台入学评估与安置工作实施方案,与华师大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截至2020年8月,累计评估507人次,妥善安置特殊学生500人。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到2020年,我市总计10所特教学校中,9所获评“浙江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

    融合教育从“重硬件”过渡到“重软件”,如16名资源教师参加浙江省首届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一等奖总数列全省第一。

    全面推行公民同招

    2020年,宁波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即公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报名人数超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均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为保障公民同招政策有效实施,市教育局建立统一招生管理平台,实施统一报名时间和流程,充分排摸招生方案风险点,邀请开展第三方风险评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民同招政策实施以来,社会反响良好。

    校外培训机构办学

    海曙打造“整体智治”监管新模式

    2020年11月,海曙区打造全省首家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平台——“甬信培”宁波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这一全新模式,通过家长、教培机构、保险部门、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方式,以区块链技术、机构风控险、学生学费险三位一体,加大保障力度,从家长的被动维权转为主动保障来开拓维权新途径,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结果监督转为过程监督来完善监督体系。

    目前,平台已开始试运行,第一批入驻机构101家,平台学生数达12148人,预收费学费达4533.33万元。

    深化集团化办学

    鄞州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鄞州区探索实施了集团化办学机制,组建“名校+新校” “名校+一般校” “城区校+农村校” “中心校+农村校”等多种模式的教育集团。

    2017年,成立首批27个教育集团,其中初中6个、小学10个、幼儿园12个。2019年5月加入全国集团化办学区域共同体。2020年新增义务教育学校20所、幼儿园39所。

    目前,义务教育、幼儿园优质品牌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形成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格局。集团化办学,消除了集团内各校之间的资源隔阂,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薄弱学校从“爬楼梯”式发展转为“坐电梯”式发展。

    信用积分制

    余姚打造师德建设新样板

    2020年,余姚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信用积分管理制实行。这不仅标志着师德考核由传统的主观评价转为规范化的科学评价,更为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提供了“余姚样板”。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师德考核往往隔靴搔痒,流于形式。如何让师德考核抓铁有痕、掷地有声?余姚教育局通过师德信用积分管理制度,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改进师德考核方式方法。

    实施以来,以量化考核的形式勾勒教师职业人格,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经济利益、职业发展直接挂钩,大大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

    机器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和新工科发展联盟成员,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探索,机器人学院就是实验的重点。

    该学院是与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的特色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这次实验中,尝试开展“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实践,摸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开展创新教学,以项目制教学为核心,重构跨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的基层教学组织;建立教师共同体,构建新型教学团队,致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强化过程评价和立体化评价。

    实体创业学院深化双创教育特色改革

    宁波财经学院自2013年先后与深圳国泰安公司、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深度共建实体创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运行机制。

    实体创业学院率先开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方向),构建以创业管理专业教育为引领的全校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入社会资源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平台打造、课程建设及教学实施,持续深化双创教育特色改革。

    目前,创业学院聘请行业企业教师98名,校企共建创新创业类课程126门,《创新实践与实战》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创业实践平台BM-LAB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众创空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