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育扶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赴贵州贞丰支教一学期 被师生称为“2020冬季里最暖的光”

“暖心”教师刘宏文
虽然人回来了
但他的心还在那儿

给贫困学生家庭送温暖。受访者供图

刘宏文和学生合影。

刘宏文在听课。

    1月16日刚从贵州省贞丰县回甬的刘宏文,这些天都在居家隔离中。虽然并没有规定从贵州回来的支教老师需要居家隔离,但他说“还是谨慎为好”。

    刘宏文,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初级中学英语教师。他总是从一位教师的良知出发,自觉自发、实实在在行动,在贞丰县民族中学支教的这一学期,他帮助青年教师赛课、参与教研组建设、走访贫困学子、组织暖冬行动,真心实意为当地做事,被当地师生称为“2020冬季里最暖的光”。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柳慧月

    不仅教学生,也帮当地教师成长

    支教结束

    但他对学生的关爱不会结束

    除了自己伸援手,刘宏文还联系横街镇中学和周秀芳爱心教育工作站,还有宁波一些爱心人士,先后为挽澜镇中学募集2万多元,为民族中学募集12000元,在两校设立助困奖学金;还组织“冬季暖心行动”,向民族中学捐赠冬装校服400套,为挽澜镇中学捐赠冬衣16袋和冬装校服50套,为贞丰县沙坪镇小学捐赠冬衣37袋。刘宏文返回宁波时,当地“贞丰教育”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他为“2020冬季里最暖的光”。

    “非常感谢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海曙、贞丰两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支教队友和广大宁波爱心人大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些行动也开展不起来。”刘宏文说。

    如今支教已经结束,但刘宏文对贞丰学子的关爱不会结束,他的心还在那儿。“这次支教提前回来了,本来我还想做些事,比如在学校建图书角、配置饮水机等。好在有些经验了,接下去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去年上半年,刘宏文响应海曙区教育局去贫困地区支教的号召,第一时间报了名。

    8月底,他奔赴贵州贞丰县,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本来是下个月回甬,因为疫情,我们所有支教老师都提前回宁波了。”刘宏文告诉记者。

    在贞丰县民族中学支教一学期,除了日常教学,刘宏文听课30多节,对每节课都认真研评,并和上课老师交流、分析,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磨课、研课可以促进教师成长。”为此,除了自己所在的民族中学,他还参与和组织了当地近10次送教下乡活动。

    当地英语和数学教学相对薄弱,作为一名支教教师,刘宏文意识到自己不仅要认真教学,还要利用教研活动等加强与当地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他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积极发言,还举行了好几个讲座。

    在民族中学的一次英语组教研活动上,刘宏文从四个方面谈了东西部英语教学方面的差异,引发了组内老师热烈讨论,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老师们兴趣盎然,教研活动持续了整个下午,老师们仍意犹未尽。

    支教期间,刘宏文还牵线海曙区横街镇中学、高桥镇中学,与贞丰县民族中学、挽澜镇中学进行了多次线上交流活动,促进两地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扶智也扶贫,他帮孩子解决生活困难

    “出发去贵州前,我就想好了,在有限的支教时间里,我要尽可能多的留下自己的足迹。”因此,到贞丰县不久,刘宏文就开始走访学生。他常常一个人行动,坐大巴车爬大山,再走田埂小路,中午就在镇上吃碗面条。

    “大山里的学生很淳朴,见到我这个老师会热情打招呼,也很听老师的话,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都有困难。” 刘宏文说,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比较多,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他们很孤单、很迷茫,学习目标不像我们这里的学生那么明确。”扶贫先扶智,针对当地学生的状况,刘宏文总是告诉学生们读书非常有用,“你们一定要通过学习走出大山,再学成归来回报大山!”

    扶智的同时也扶贫。听说民族中学有学生重病住院,还有两个学生是兄弟俩,因家庭变故而生活困难,刘宏文与支教团队获悉后,一行人随即前往医院和学生所在的村,为这3位学生送去6000元慰问金和物品。

    “不走进贫困学子的家庭,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不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你也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困难究竟在哪里。”这是刘宏文在走访了数十位贫困学子家庭后的心得体会,他先后结对助学家庭贫困生4个,还牵线宁波爱心人士结对助学贫困生3个,帮这些孩子解决了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