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教育

每个老师都是“魔法师” 让课堂教学更灵动智慧

赵巧丽老师的美术课。 学校供图

带着平板电脑上课。

    “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只小鸟,你们找找它在哪儿呢?”美术老师赵巧丽话音未落,新明中心小学和陕西咸阳三社小学的教室里不约而同地传来一阵阵尖叫声!“好漂亮的鹦鹉!”“飞过来了!飞过来了!”只见一体机中,一只鹦鹉在教室里盘旋几圈后,停在了一位学生手上。

    这是记者近日在高新区新明中心小学“结对帮扶 空中同步课堂”活动中看到的一幕。该区教育技术教研员黄吉雁告诉记者,高新区在中央电化教育馆近日公布的“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获了8个大奖,赵巧丽老师的这节课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基于技术的交互式教学,让教学变得更灵动。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徐徐

    通讯员 吴红花 吴文洁 俞春丽 朱启萍

    案例

    美术课变得更美

    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我最喜欢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学习美术了,美术本身就是美的,而技术让它更美。”赵巧丽老师经常会用希沃设备配合手机AR相机进行情境创设。《小鸟的家》课堂上,她指导学生用对称法裁剪、粘贴树,组成“树林”吸引鸟儿来搭窝,再运用实景视频把鸟儿放到学生制作的树上。

    “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软件使用,学生只能按照预定设定操作,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小。”赵巧丽告诉记者,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多次进行培训,教师技术应用能力飞速提升。“像希沃的‘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拼凑图形,AR相机能导入实时素材,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多了,孩子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比如这节课,孩子们有身处大森林的感觉,想象空间丰富了,改变真的不是一点点。”

    在高新区,所有的展示课和比赛课都鼓励老师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这是该区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举措之一。目前,区域已被评为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普及优秀区域,7所中小学中1所评为教育部办公厅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普及优秀学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中央电教馆全国“在线教学”实验学校,2所评为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普及优秀学校,1所评为省数字校园示范校,70%的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智慧校园。

    纸质作业数据化

    语文老师变得轻负高效

    “以前教文言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因为字音、断句、字义都很难,有了智能检测这个帮手,一下子轻松好多。”信懋小学的沈晓萍老师在教学《文言文两则》时,提前通过“课前导学”分享断句图片,请学生递交朗读的音频。沈老师通过收听学生音频,标注断句错误、推测多音字字义偏差。这些标记也成了沈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的授课重点、智能检测拟题的重点,她从读音、字义、断句三个方面制作了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的“智能检测题卡”。

    因为对学情有基本了解,第二天上课时,沈老师先花五分钟进行检测。不到两分钟,试卷扫描结束后,沈老师便在手机端查看本次测试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再通过查看“逐题分析”,发现有三道题目学生失分比较多,再进行针对性讲解。智能检测为复习巩固、再次推送提供了准确的大数据支撑,学情一目了然。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不同学科。在学校承办的教育部人人通培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场中,智能检测技术也给参训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新区在2019年引进了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慧学考试平台,六年级毕业水平监测、初三模拟中考都通过这个平台完成。2020年,引进了智能检测系统,尝试纸质作业的数据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渐渐喜欢上了这种作业方式,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轻负高效。

    实验现象用平板拍摄

    科学课变得更为直观

    走进信懋中学杜艳琼老师的科学课堂,同学们正在用平板完成人体器官的拼图。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深度参与,深入认识到人体器官的各个部位,还直观地认识器官之间的关联。

    杜老师告诉我们,小小平板,使科学课堂内外充满神奇。以科学实验教学为例,科学的许多实验细节和实验现象可以通过平板来拍摄,例如化学中的物质反应现象,颜色变化,沉淀现象,物理中的电学电路图的连接,一些不便带到教室里来的课程资源,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平板记录并分享。智能化环境实现了深度学习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目前,高新区50%的学校配有平板教室,信懋中学、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是省、市精准教学实验校。这些学校积极探索着基于平板的个性化教学,相关案例获省数字化典型案例。许多教师从平板中获取学生的学情并据此进行的教学诊断越来越精准,师生的互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方小小的屏幕,打开的其实是通往新时代的大门。

    观点

    将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是学教模式质的改变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得出神入化的老师,在高新区并非“一枝独秀”,而是“遍地花开”。

    贵驷小学王冠群老师基于希沃技术的课堂教学成果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梅墟中心小学黄意老师开发网络同步课程实现跨区域的混合式教学;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张航老师通过在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设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案例,获得2020年宁波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的一等奖。

    谈起区域老师对信息化设备的整体使用情况,教研室李百成书记说:“传统的教学中单向传输的模式较为普遍,现在通过交互式设备,可以随时调用现成的资源。在技术的支持下,老师们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将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信息时代的方式转变,这其实是教学模式质的改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想要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教师是根本。为此,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在省级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的引领下,系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教师梯队的建设。

    在高新区,所有新入职教师都要参加9天的信息化教学在线训练营,通过微课学习、课程小测、反思打卡、作业提交、团队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同时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招募创新互动教学名师工作室学员,在杏坛五星导师、全国新媒体新技术大赛评审专家黄吉雁老师的引领下,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教与学混合式培训,同时指导大家参加全国、省市级信息化教学相关比赛、各级各类展示课互动、省级学分培训讲学活动等,助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目前,已有24位成员成为省级信息化教学专家,100多人次在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

    此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高新区还推选优秀教师加入区、市级讲师团外出展示与讲学。目前,高新区所有幼儿园和中小学都有这两个团队的成员。这些老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灯塔,引领着更多的老师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