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例谈中学生英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秦雪 惠贞书院

    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展现。因此,写作教学成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活跃的思维是语言输出的催化剂。王蔷老师提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主要构成之一,其与英语写作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英语日常写作课堂中,如何在提升学生识记理解的低层次思维能力的同时点燃高层次思维的火花,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 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听、说、读、写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四项技能。对母语为非英语的中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一定基础词汇量,运用系统的语法规则将零碎词汇串联成完整句子,还要顾及句子之间的衔接,段落的语境乃至整体行文的逻辑,完成语言学家David Nunan所提出的 “a coherent, fluent, extended piece of writing”[1],着实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在目前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中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是词汇贫乏,受中式英语的思想桎梏,缺乏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其次是思维僵化,欠缺清楚完整地表达观点,用理论去证明、补充观点,用细节描述使观点令人信服的能力。最后是写作习惯不良。审题不清,格式错误,轻视标点,书写潦草这类问题频发,主要归咎于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规范[2]。

    二、英语写作中思维能力的定义

    思维品质有高低能力之分,跟读,背诵等记忆型的能力属于低层次思维能力的范畴。

    甘莉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曾对英语写作中所需思维能力进行定义。高层次思维能力可细化为几个方面:思维的包容性,即涵盖要点却不失重点,使写作主题鲜明;思维的深刻性,即在写作构思中充分挖掘写作目标的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的逻辑性,即能对复杂的抽象信息做分析整合,确保文章的条理性;思维的正向迁移性,指利用学生之前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为英语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其物色到合适的文化素材,词汇句式和匹配的语法。最值得关注的是思维的发散性,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的创造性思维,都能为一篇优秀英语习作的诞生助力。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提升低层次思维能力的策略

    低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英语写作的基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锻炼。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以下策略可以提升学生低层次思维能力,为英语写作打下基础。

    1.识记经典,活学活用

    教师可以利用手头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基础语言输入。文本资源的类型要多元化,可以是阅读中难度适宜的短文,报刊杂志中的经典摘要等。只要是适宜中学生英语学习进度的素材即可。当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大量阅读后会逐渐形成语感,对语言的输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量变促成质变的过程。

    教师还需进行语篇的筛选,挑选出重点词汇,句型和框架结构,让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理解和背诵。

    例如词组“with the development of”可以用来描述随着事物的发展的大背景,常与“science” “technology”等多种名词搭配,适用于多种文体的开头。课后教师布置相应仿写练习,以类似话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仿写情况给予有效评价,让其知晓不足。

    同时,好词佳句,美文语段的理解背诵是一种高效的记忆式语言输入。在提高学生低层次思维能力运转速度的同时,对重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从而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2.注重积累,拓宽思路

    中学生英语写作常常会涉及许多高频词汇和句式用法。不少学生词汇贫乏,句式老套,使得习作味同嚼蜡难获得高分。

    避免千篇一律的写作,日常积累必不可少。以形容词为例,当夸赞极好的事物时,许多学生惯用“very good”或是“very nice”,这些词汇用者甚多难以出彩,在文中频繁使用更显累赘。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熟记多样的近义形容词,如“fantastic”“fabulous”“gorgeous”等,能使写作增色不少。

    四、英语写作教学中提升高层次思维能力的策略

    低层次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识记和理解等记忆性的锻炼,高层次思维能力则更重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情感态度的综合应用。以下是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中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几种可行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提笔时无话可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因此需要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可借助多媒体影音资料,最直观地打开学生的视野。

    以习作《My Summer Vacation》为例,教师可提供一段游记的小视频,如参观景点、爬山钓鱼等,引导学生描述视频内容并鼓励其补充更多细节,如 “How did he feel? Can you guess?”激发学生更多写作灵感。也可让学生将自己与视频主人公的假期生活进行对比,从异同点出发谈感受,从而激发共鸣,降低写作难度。

    除多媒体手段辅助外,互动也是教师写作课堂上创设情境的好帮手。教师以特定任务为课堂中心,营造一个气氛愉快,能给予支持的合作性的环境,从而使写作任务有一个真实目标。以《My dream park design》为例,教师先以My dream park 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 尽可能多的联想到公园的基础设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纸上描绘理想中的公园,并在设施上标注单词,并尝试用There will be……的句型口头造句。熟练的口语表达后,学生写出介绍公园的段落,最终以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画作介绍的方式评选出最佳公园。整个活动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能衍生出很多适合写作的素材,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2.抛砖引玉,理顺思路

    通过情境和互动交流,学生对于写作主题有了一定想法,但思维仅停留在创作的灵感和意愿上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形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回忆起已习得的知识点,有条理地做好信息整合和细化,从而搭建起文章架构。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问题必须紧扣写作主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其次,问题的设置多为开放式,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最后,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能够从多方面丰富写作内容,起到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有效信息的作用。

    以《My favorite person》为主题的作文为例,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并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person in the class?” 待学生回答完毕,进一步发问,“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由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引出更多写作元素。之后抛出第三个问题,“What does he/she like?”, 让学生向所指对象提问,如“Do you like watching TV?”并记录要点。最后教师写下favorite这个单词着重强调,并抛出最后一问,“What is he/she like?”学生回答“He is friendly”。教师可抓住学生回答中的要点抽丝剥茧,“Why do you think so? Does he often help you? Which part? Study or daily life?”逐步细化学生所提供的信息。经过问答,学生能逐步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从而实现更加成熟的语言输出。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而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差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努力探索引导策略,相信教师的写作教学必然能更上一层楼,学生的写作思维能迸发更璀璨的火花。

    参考书目:

    [1]Nunan,D.1999。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oston: Heinle and Heinle Publishers。

    [2]李雅龙。(2009)。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浅探。考试周刊,(11),141-142。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