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老师如果有小孩儿就好了”

听到学生批评后,我开了一场班级“控诉”大会

    栏目主持人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特邀班主任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杨宁宁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此栏目面向广大教师长期征稿,征稿要求:3000字以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某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案例,达到启迪同行、引导家长的作用。

    ●投稿邮箱:

    xiandaijinbao2@

    qq.com(邮件请备注栏目名称)

    

    在日常师生关系中,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并给予指正,这样的场景很常见。但是,学生批评老师,你见过吗?

    今天,这位小学班主任,被一名学生给“控诉”了,听到学生的批评,她没有恼羞成怒,索性开了一场“控诉”大会,师生之间的那些小误会,都在这场大会上被解开。

    故事背景 “杨老师如果有小孩儿就好了”

    小王是一个皮孩子,这天,他又把教室软墙上的图钉拔下来玩,差点弄伤同学。于是,我打电话给他妈妈沟通这事。事情聊到最后,小王妈妈说:“杨老师,你知道吗?现在的小孩子跟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他们的想法都稀奇古怪,有时候还会讨论老师的事情。刚才儿子跟我聊天,他说‘妈妈,杨老师是不是还没生小孩?她如果有小孩该多好,就能理解我了’。”

    我听完,又惊讶又伤心。的确,我是没有孩子,但我自认为经过三年多的朝夕相处,已经足够了解他们了,没想到在学生眼里却截然相反。

    故事描述 我开了一场班级“控诉”大会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恰巧第二天下午有一节班队课,我临时改变主意,想听听他们对我的真实看法。班队课上听到这个要求,全班都沉默了,四年级的孩子们,没那么敢“直言不讳”了。

    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平时爱捣蛋的小谢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杨老师,去年我们班去科探中心社会实践,当时我边走边跟同桌分享知识,并不是在闲聊!可你却批评我走路说话,那天我很伤心。”我瞬时回想起那天的情景,没想到大大咧咧的他,竟然把这件事在心里压了这么久。社会实践中,我把安全和纪律放在首位,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渴望与需求,他们需要边实践边分享感受和学习。我只从一个班主任的角度看待问题,直接导致了小谢的社会实践之旅变得不愉快。可想而知,其他“遵守纪律”的孩子们一定也很想表达,只是看到小谢的遭遇,就默默克制住了。

    “有一次我和小张都忘带作业了,可你只批评了我一个人。”“我不是故意在语文课上做英语作业的。”“控诉”还在继续,我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陷入了沉思。我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把学生困在既定的规矩和制度里,稍有逾越便加以修正,或是惯性思维使然,还没问清缘由便劈头盖脸训斥一通,殊不知,这些无情的批评误伤了多少孩子稚嫩的心。

    我的反思 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他们的话像一根根刺扎进我的心里,也让我变得清醒,开始反思我自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在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中找回童心,学会共情。

    兼听则明,撇去“刻板印象”。每个班上都有“问题生”,越是身上有小毛病的孩子,我们越不能用“刻板印象”去审视他们,因为这样容易产生“误判”,激化矛盾,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会越来越少。想要处理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

    动之以情,与学生共情。班主任做多了,可能控制欲会变得比较强,情绪来了容易得理不饶人。我之前就是如此,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成人的思维去处理问题,经常会说这个是为了学生好,那个是不能做的。如果一味地指责,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处理起问题来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

    晓之以理,与学生讲理。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就意味着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全部想法给予支持和认可呢?当然不是。老师理解学生,与学生共情,并不意味着处处让步,因为这样反倒可能助长学生“爱找借口”的毛病。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评判学生行为时,要以理服人,在学生“确有隐情”时,首先表示理解,在此基础上跟他一起分析利弊,使孩子有内驱力去完善行为,接受老师的意见。

    我的改变 用共情取代指责

    于是,我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听孩子们的心声,利用家校联系本进行日常沟通。

    一次语文单元考结束,小章又在做了好多遍的题上失了分。但这些题目在平时练习中,小章当时都做对了,这是怎么回事?怀着疑惑的心情,我去找了其他科目的老师了解情况,果不其然,其他科目的考试情况也是如此。几个老师一碰头,作出了一致的判断:小章平时可能在抄作业!生气之余,我没有像以往一样惯性思维作祟,直接把小章批评一通,而是开始观察小章的日常作业。

    经过我的全方位观察,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小章是足球校队成员,午自习和作业指导课都要去训练,这就导致原本作业速度慢的小章更没时间做作业了。有一次,小章因为做不出题目而苦恼,校队训练时间又到了,同为校队成员的小李看到了,就特别热心地教他做题,那一次,小章的作业拿了优星,他可乐坏了。从此,为了既能快速完成作业,又不耽误校队训练,一有不会的题目,他就让同桌告诉他答案,久而久之,他的作业常常全对,可考试成绩却越来越差。

    下午,校队的哨声又吹响了,可小章的语文课堂作业本还没交,我把他叫到我身边,一看,还有大片的空白。“这颗奖励币是给你的。”小章惊讶地看着我,我笑着对他说:“今年运动会上,你给我们班拿了金牌和银牌,太厉害了!杨老师额外给你一个奖励币。”果然,动之以情比一万句指责都有用,小章顿时开心了起来,脸上露出微笑。

    然而,抄作业行为光靠聊感情是不够的,建立了良好的谈话氛围后,我继续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小章,你在运动场上那么努力,所以跑得这么快!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做作业的速度。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愿意主动请教老师吗?”小章捏着衣角,轻轻地点了点头。那次之后,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办公室,小章都会时不时找老师问问题,上课也认真多了,成绩也在一点点提升。

    班主任说

    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声音,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只有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内心所想,才能够做到真正地教育好孩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