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家长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末考试后,家长们嘴下留情

请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它比分数更重要

    这两天,宁波各中小学的期末考试正在进行中。考试结束后,面对孩子的成绩,你会是一个怎样的家长呢?

    许多家长很重视期末复习阶段,却不曾想成绩出来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处理好了,能给孩子带来无限自信;处理不好,也许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失落自卑。期末考试后,家长应该怎样从积极的角度审视孩子、激励孩子?本报记者特邀心理名师、优秀班主任来支招。

    重要的是孩子 是否付出努力

    江北育才实验学校冯志军老师,从教26年中做了25年班主任。她认为,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成绩只是一个重新出发的“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分数多高这个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付出努力。

    期末考试后,除了做好心理情绪上的建设,家长还可以帮孩子进行科学分析,最好和老师沟通过,取得科学的、全面的意见,弄清结果背后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假期需不需要 “弯道超车”?

    期末考试后,也许孩子们心里惦记着玩游戏、看电视、找好朋友,而家长却非常担心孩子彻底放飞自我,所以在心里盘算,想着让孩子在学习上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家长们的这个心理,从教27年的象山县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张品雪说:“假期是孩子适当放松、提高综合能力的时候,如果强行向孩子输入知识,效果并不会太好。”

    在她看来,家长的目光不要局限于孩子考了几分,而应该着眼于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跟人交流分享的习惯以及有效规划的能力。因此,在考试成绩之外,她针对即将到来的假期,给出一些具体的小建议。

    1.假期里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晚睡晚起、沉迷电子产品等。因此,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列出寒假学习生活时间表,包括运动时间、阅读时间、寒假作业时间、休闲娱乐时间等。

    2.对于孩子已经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家长要学会正视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要以批评指责的态度来强硬地管制孩子。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建议开展亲子阅读“共读一本书”,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独立阅读,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放低姿态,向孩子请教书中的问题,赋能孩子阅读。

    4.让孩子学习一些小技能,比如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等。

    5.和孩子一起看教育部门推荐的适合孩子观看的影像视频,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一起在市内做短途游览旅行,给孩子的心灵加油助力。

    家长要知道 “关系大于教育”

    “不管孩子考试怎么样,有教育智慧的父母清晰地知道‘关系大于教育’,不急着表态、不急着劝慰、不空洞地说教,更不会因为孩子考试的成绩而大动肝火。”宁波外国语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宁波市名师杨娜建议家长,要秉持“高分不吹捧、低分不批判”的原则,有方法、有技巧地去引导孩子,在接下来的假期以及新的一年里做得更好。

    家长可以不带预设地、不带评判地、保持好奇地通过以下的提问,请孩子独立地思考、明确前进的方向。

    你可以问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如果孩子觉得满意,你可以问:“你打算怎么庆祝?”而不是“我要奖励你”。因为庆祝是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而奖励意味着我们比孩子更有能力,高高在上地评判他,抹杀了自我满足感。我们希望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所谓内驱力,即孩子依靠自身的成就感、价值感而获得动力,而外部物质奖励,恰恰可能损伤孩子的内驱力。

    如果孩子不满意,家长要给予共情和安慰,比如“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这次考得不太满意。”千万別说“你对得起我们吗?”“你自己觉得好意思吗?””早和你说了要用心复习!”诸如此类的话,它对孩子是雪上加霜。家长作出和孩子并肩努力的姿态,会让他感受到自己拥有坚强的后盾和温暖的港湾。

    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多鼓励、找亮点、重过程、不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建立面对挫折时的逆商:是否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是否能在紧急关头咬住牙关、是否能在失败后调整心态、是否能在成功后不骄不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