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监管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我市教育中的短板,学前教育怎样走好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多位业内人士应本报之邀,谈了自己的看法。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 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意见》,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部署。对于进一步推动宁波学前教育优质、公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始终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推动的方式助力教育发展。在取得了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等问题仍然凸显。 作为出生后的第一个关键发展期——学前阶段的成长经历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对儿童个人,实则也关系到亿万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尽管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优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争抢“名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问题。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教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家长争抢优势教育资源的背后实则反映着当代优势阶层在维持阶层优势过程中的育儿焦虑。他们把自身的焦虑感反映在养育年幼儿童的过程中,甚至不惜违背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同一片蓝天下”,家庭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正影响着年幼儿童获取的教育资源。 当父母的各种资本成为一双控制教育资源分配的无形又强有力的手时,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只能依赖于政策与制度的保驾护航。《意见》的出台,为各级各类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意见》明确了宁波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在目标导向下,各级各类幼儿园将在师资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关注过程质量,不断推动宁波学前教育健康、科学的发展。此外,《意见》还明确了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建设的基本方向以及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具体帮扶措施。这些举措将有助于统筹分配宁波学前教育的优势资源,保证宁波学前教育公平、稳定、优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