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拿到了崭新的书籍。 |
再过十多天,春节就要到了。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但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老家在外地的学生家长纷纷响应号召,选择留在宁波过年。寒假前夕,宁波多所学校开展关爱留甬随迁子女的活动。 1 场景 “这个春节,我会在宁波好好的”普安籍学生主动留甬过年 1月24日下午,正在镇海开元名都酒店实习的镇海职教中心普安籍学生吴永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镇海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前来看望吴永菊,并送上了新年礼包。 临近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留镇过年”成了不少外地工作者的春节打开方式。吴永菊反复考虑之后主动向酒店申请留下。“现在疫情比较复杂,回家也怕路上有风险,所以就跟父母沟通选择留下来,等春暖花开再回家。”吴永菊微笑着说,“这个春节我就好好在酒店上班了。” 2018年,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对口帮扶,接收30名普安县“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镇海就读,帮助普安学子习得一技之长,吴永菊便是其中一名学生。2020年9月,旅游专业的吴永菊来到镇海开元名都酒店礼宾部实习。 除了给吴永菊带来了新年礼包,镇海职教中心还特意安排了一场视频连线,做了一次特殊的“线上家访”。在2000公里之外的普安县青山镇高箐村,吴永菊的父母坐在屏幕前,两位纯朴的老人通过视频看着女儿在镇海的成长,母亲含着泪对着镜头一直说着“谢谢,谢谢……” “作为父母,他们肯定想了解孩子在这边的工作情况,所以我们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请来单位领导介绍吴永菊的工作表现,让孩子父母更加放心,孩子在这里一切都好,工作好、学习好,有人关心她。”镇海职教中心副校长童伟表示。 2 场景 包饺子、编中国结 给老家的亲人寄张明信片 1月26日,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为105名非宁海籍学生,组织了热闹的迎牛年新春系列活动,度过温暖的一天。 早上,书法室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老师准备了毛笔、墨汁以及裁剪好的红纸,欢乐喜庆的新年音乐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手工室,老师讲解了“中国结”的内涵并演示编织步骤。“这里挑一压一,用珠针固定成一个小圆,然后用手摁一下……”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每一个小朋友制作,学生学得有模有样,一根红色的绳子在巧手中左绕右转,压线挑线,不一会儿,雏形慢慢呈现。经过努力,一串串红彤彤的中国结就在孩子们的巧手下诞生了。“今天学会做中国结了,非常开心,回家还要教妈妈做。”赵雨轩亮出手中的作品笑着说。 中午,食堂里飘着浓浓的肉香,包饺子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放馅、包裹,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凹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饺子,有圆的、长的、尖的、扁的。“等过年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妈妈包饺子啦!”杨祥赫嚼着饺子,开心地说着。 鸿雁传书连万户,一封家书寄深情。王笙舲小学开展了“留鄞过年,‘邮’爱回家”的新年主题活动,为每一位留在鄞州过年的学生送上了一张寄往老家的明信片。 在采访时,多位老师表示,希望能让孩子们在感受节日的温馨、缓解思乡之情时,真正体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江北3476名留甬学子 收到“书香”新年礼物 “开心,我们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读这本书啦,假期中我们还要举行线上读书分享会呢。”1月27日下午,江北区灵峰学校502班的郭佳博正和同学们兴奋地翻阅着刚刚收到的新年礼物——每人一本崭新的《昆虫记》。而同样的喜悦场景也在江北区灵峰学校、普迪学校、甬城学校、尚德学校的每个班级涌动着。 当天下午,江北区教育局联合江北区慈善总会举行了“同读一本书 携手共成长”公益赠书活动,为这四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共3476名学生送上了人手一本喜爱的图书,价值8万元爱心书款。 “我们鼓励同学和家长们今年寒假尽量留下来,一起共读一本好书,与家人分享阅读之乐,过一个书香年。”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熊其军说,在书籍的选择上,尊重孩子们的喜好,由每个学校自己挑选,图书需是贴合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最后由区教育局和慈善总会送上这份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