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男生节上,参赛选手正在钉钉子。 校方供图 |
 |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的男生课堂。 校方供图 |
近日,一条名为#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话题冲上热搜。截至1月31日下午3点,该话题阅读量已达到13.8亿,讨论量达22.4万次。央视新闻的相关话题#央视评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阅读量达到7.5亿。 澎湃新闻在1月30日发起投票,“你觉得为什么会造成当代男孩气质趋于文弱?”的话题有3.5万余人参与投票。其中票数最高的是“审美娘化,‘小鲜肉’盛行”,达2万票;紧随其后的是“过度溺爱的养育方式”,达7000余票。 一时间,男生们丢了“阳刚之气”成为全网热议话题。为此,记者在宁波教育界进行调查。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章萍 林涵茜 网友热议 阳刚与否和对错无关 只要人品正直就好 “阳刚之气”忽然成为热词,有关性别的讨论再次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都发表自己对于这份提案和教育部回复的看法。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网友@呆瓜de白日梦:男孩子就得有男孩子的样子,强烈要求宣传父亲带孩子的好处,反对丧偶式育儿。 网友@你要吃柚子吗ma:我也支持,大多数男性应该要有阳刚气质,少数是自身因素,可是日韩文化的熏陶让很多男生失去男子汉气概。 也有网友认为应该“百花齐放”。网友@南瓜大王Joyce:大千世界原本就该百花齐放,人的个性也是多种多样,提倡正直、勇敢、诚实都可以,但是所谓的男阳刚、女阴柔就是刻板印象,女兵阳刚吗?男旦阴柔吗?有什么不好? 还有网友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网友@天隐天行:现在的市场是男生女性化的市场,男人也可以代言女性化妆品的广告,这事是整个东亚审美引导趋势的问题。 也有网友指出孩子确实需要增强体质,但与阳刚无直接关系。网友@御座的黄山: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是真的需要,阳刚与否和对错无关,有人外柔内刚,有人外刚内柔,但只要人品正直,体格健康就好! 记者调查 根源包括爸爸陪伴缺位、娱乐导向带偏审美 男孩子女性化的问题,一下子说到父母和老师的心坎里。 42岁的小敏(化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13岁,儿子9岁。小敏的先生平时很忙,她一人带两娃,虽然全职但是依然忙不过来。小敏说:“弟弟比姐姐小时候娇气多了。而且怕挑战,遇到难题就跑。运动场上也不勇敢,摔一下就哭鼻子。” 鄞州区一位知名校长曾对记者说:“小学阶段大部分女孩子比男孩子优秀,运动会上男孩子没有女孩子勇敢,课堂上也比女孩子胆怯,就是缺了那么点劲。”他坦言,男孩子比女孩子晚熟是现实,但是家庭对于男孩的偏爱和溺爱也是主要原因。 其实,“男孩危机”不是当下的问题。最早提出“男孩危机”概念的是教育专家孙云晓,他在2010年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指出:“男孩危机”是教育危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主张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注重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所谓“男孩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孩越来越优秀,追上并开始超越男孩;二是男孩的表现缺少父祖辈的男子汉气概,有女性化的倾向。 7年前,《现代金报》曾关注到这个现象。查看当年报道:据某教育心理服务热线上半年的统计报告,在近300位咨询者里,8成以上是男孩或者男孩家长。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方法、学习压力、行为习惯(网瘾、暴力等不良行为)、自闭倾向、社会适应等方面。当时还特别关注一个在公众场合,毫不顾忌地要妈妈抱抱亲亲的8岁男孩。 这么多年过去,情况是否好转?再次采访当年这条心理热线的主持人。她告诉记者:“从热线的情况看,现在其实和当年差不多。也就是说:呼吁了这么多年的‘拯救男孩’其实并没有起到太多作用。” 对于这个结果,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员徐晓虹说,首先必须要承认男孩在生理上的劣势,男孩比同年龄女生发育迟缓一年,但是现阶段,学校的评价体系却是相同的。其次,在当下社会,父亲的角色在大部分家庭教育中相对缺失,这也是2013年《爸爸去哪儿了》热播的原因之一。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当下影视剧带来的社会问题。剧中男主角不光留长发,还画眼线、涂口红,成年男性变得越来越女性化。化妆或许在当下已不是女人的特权。但是,凡事应该有个度。这看起来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微不足道,却给青少年非常不好的示范。 宁波多年前已开始探索“拯救男孩”行动 在宁波,已有不少学校在探索“男孩教育”。 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对男生女生区分教育。在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每年的男生节、女生节系列活动,已成为城区中心小学的“招牌”,通过技能比赛展示男生和女生的独特风采。 “男生节”活动要求每一位男生向爷爷、外公、爸爸讨教各类生活技能,打领带、叠军被、钉钉子等。比赛现场还特邀特警叔叔、专业礼仪老师、厨艺技能大人们在场指导,赛前还有专门的男生课堂,例如“学习叠被子技能”“学做小绅士”等,引导男生学习生活技能,学会独立自主,让男生们在活动中成长为勇敢、团结合作、自信的男生。 宁波也有不少老师在呼唤父亲的回归。 鄞州区教育学院师干训中心副主任陈旦映是宁波“父亲行动”的发起人。她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和我一直倡导的‘父亲行动’有相通的地方,关注的关键词都是‘阳刚之气’。其实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父亲的阳刚之气。” 陈旦映认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要答复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教育部。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她认为提案的关注度胜过具体的答复内容,让大家关注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关注男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有意义的。她还说:“我不喜欢女性化这样的用词,男孩子爱哭鼻子、胆小、不够勇敢,就是女性化?很多时候人类在不断进步过程中更追求中性化,所以我认为不是简单说,‘小鲜肉’就是女性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