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金报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家庭与社会不能缺席

男生们丢了“阳刚之气”再度引发热议 应试教育重压、爸爸陪伴缺位、娱乐导向带偏审美

    各方声音

    培养“阳刚之气”不应止于男孩

    近几年来,对于男孩气质趋于“文弱”的讨论已不是新鲜事。不必讳言,现在的男孩的确不像以前的男孩那么坚强、勇敢、果断,不少男孩表现出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于是,培养男孩“阳刚之气”,常常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更有人发出“拯救男孩”的呼吁。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男生应该是“阳刚”的,女生是“阴柔”的。当一些男生说话细声细语、动不动哭鼻子,有人便会认为他们缺少“阳刚之气”;当一些女生表现出像男生一样的性格和气场时,又有人认为她们缺少“阴柔之美”。事实上,“阳刚之气”本身没有性别之分,它是一种由内向外散发出的“比较明显的、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包括自信、坚强、勇敢、果断、大方、友爱等。这些优秀品质,并非男性的专利,女性也一样可以拥有。

    进而言之,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不应止于男孩,而是所有的青少年儿童。据此,教育部在复函中,并没有专指男生,而是提出“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央视评论也进行诠释,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教育部复函中表示,将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体育运动可以“野蛮其体魄”,是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需要“文明其精神”,注重孩子内在涵养、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塑家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大都比较繁忙,尤其是爸爸的缺位,往往会使得孩子缺乏向男性学习的机会;而妈妈的越位,往往会包办孩子的一切,也使得孩子失去自我个性。培养孩子“阳刚之气”,父母应“各就各位”,正如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阐述他的见解:“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少年强则国强”,愿我们每一个中国少年,多些“阳刚之气”与“精神之钙”。付彪

    “阳刚之气”更关乎美好的品质与气质

    何为阳刚之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牵涉到性别平等等敏感问题,因此,虽然该提案的提出已有时日,但教育部的官方答复不可避免地引发热议。

    有网友认为,“避免女性化需要注重培养阳刚之气”的说法有潜在的性别歧视,笔者身为女性,对此有不同看法。“阳刚之气”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品质标准,并非某种思维或身体标准,更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

    真正的“阳刚之气”,既可以是“待君东去扫胡尘”的豪放,也可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就连易安居士李清照,既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婉约,亦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自古以来,“阳刚之气”破除了性别的限制,千百年来被国人所传颂和礼赞。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提出培养“阳刚之气”问题的社会环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男女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衡、应试教育的重压、以及体育锻炼的匮乏……使得青少年性格教育中出现偏颇甚至扭曲现象,妨碍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因此,教育部提出的培养青少年“阳刚之气”,称得上是有的放矢。大力培育男教师、加强体育教师配备、提高体育教师素养、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等路径,意在实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之教育目标,这是当前教育需要补全的,也是广大民众所期待的科学、先进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总之,“阳刚之气”更关乎美好的品质与气质,理当面向所有青少年。纠正现有教育系统中不健全、有失偏颇的地方,防止“阳刚气”的偏狭化、歧义化,将阳刚之气的内涵和外延的“区间”科学扩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应该成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共识。斯涵涵

    听话教育不等于好教育

    最近,男生们丢了“阳刚之气”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男生们的“阳刚之气”是怎么丢掉的?这得从“男孩危机”的溯源说起。对此,各界已经分析很多了,诸如父母溺爱、幼儿园到中小学男女师资配备比例严重失衡(女多男少)、港台片以及大陆影视剧“小鲜肉”受热捧等,这些分析,忽略了最核心、也最关键的一点,即教育评价。

    相对而言,听话的学生最受老师喜爱。不少学生说:“老师喜欢安静乖巧听话的女孩,不喜欢淘气、任性、有想法的男孩。”这句大白话,揭示了一个现实。不单是小学,就是初中、高中,但凡听老师话的学生都会被公认是好学生,在评出的各科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中,听话学生占绝大多数。而女生相比男生更听话,因而也更容易受老师待见,也更容易评上各类先进。男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有意无意地管控好自己的好动顽皮本性、收敛起自己的锋芒、自觉地扼杀掉个性自由,久而久之,校园“贾宝玉”就这样形成了。

    听话教育不等于好教育,如果学生能遵守法律法规,听话教育就是好教育,如果学生一味盲从,听话教育就不是好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贯穿始终。显然,以听话作为好学生、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根本目的就是指向应试教育,因为只有乖乖听话的学生才能考出好成绩。问题是成绩虽然上去了,但男孩子的血性和阳刚之气丧失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男生的个性如果长期受到压制,将导致这些男孩子一生之中最关键的创造能力、数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果敢和自信能力的丧失,另外,男子汉应该具备的阳刚和血性之气也将一并失去。

    现有的学校评价标准太保守、太偏颇,这种评价标准不改变,会给学生个人和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此任何不从改变评价标准入手去化解“男孩危机”的办法都是缘木求鱼,难以奏效。王学进

    《我家的男子汉》 活动预告

    拯救男孩,媒体也有责任!是时候展示一下你的男子汉气概了!今起,《现代金报·宁波教育》向宁波全体男孩发起视频征集,秀一秀你和爸爸、爷爷或者外公的互动瞬间,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与方法

    第一种方法

    1.下载并注册甬上APP后,点击界面下方的【+】按钮,点击【视频】。

    2.在标题开头输入#我家的男子汉#后再输入标题。比如#我家的男子汉#我来出难题。

    3.在正文区介绍视频内容,并备注名字、学校班级、联系电话、视频简介。

    4.时长在60秒以内,使用MP4格式。

    第二种方法

    短视频(MP4格式)或文字直接发送到邮箱:xiandaijinbao2@qq.com,并备注名字、学校班级、联系电话、视频简介。

    截止时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