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雕万琢始绽放

——我与课题研究的故事

    江惠丽 象山县实验小学

    每一件玉器都要经过工匠的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课题也一样,需要我们深入钻研,用心打磨,才能像花儿那样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就如我和我的课题《指向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主题活动的探索》一样,千雕万琢,逐渐绽放。

    一、几番斟酌定下课题

    自从学校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鼓励每位教师投身研究课改,探寻更适合现代化学生成长的教育规律。我有意向加入到学校《看见学生:真实情景下学生学习思维的呈现研究》这个总课题中,做个子课题。

    从教几十年,一直担任班主任,手头积累的材料挺多,偶有兴致,会记录教育随笔,但鲜有整理成论文的,更不要说做课题了。所以,对于课题研究我就是个小白,需得借助外力才行。此后,我把自己这几年做的活动列个序表,请教教科主任后,将其串起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目前的研究走向,初定课题为:《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班队活动的探索》。

    课题是初步定下来了,问题是对于“成长型思维”这个理念我了解甚少。随后,我阅读了一些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文章,还请教了多位专家。知道“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是研究心理学层面的,而我的初心是因为刚接手新班级,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这些问题:生活中,表现出懒惰无序的习性;学习上,表现出畏难的情绪等。我想改变这一现状,须得培养学生独立、有担当、抗折强等品质,这应该属于德育范畴。如何成功把这种理念迁移到德育层面,这是我接下去着重要研究的事。在多位老师的指引下,我重新调整研究方向。最终定下课题为:《指向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主题活动的探索》。

    二、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课题确定后,首先得把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出来。

    我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家长都过分强调遗传基因的作用,认为孩子各方面是否优秀是先天的。长期耳濡目染之下,学生潜意识里这种观念也是根深蒂固。显然,这样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教师的学生观中,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在深入研读后,我知道“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相对,固定型思维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是一成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则坚信智力和能力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可以培养的,更看重努力而非聪明。我查阅到英国作家乔·欧文编写的《成长型思维》一书中讲述到,成长型思维是一种循序递进的思维成长过程,从平凡到优秀分为七种思维模式:

    这七种思维模式是呈阶梯式向上发展,并对人的终身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学校德育大环境下,我决定通过探索并科学设计系列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更符合培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抗挫能力等,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遇挫巧妙化解

    主题活动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当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一些阻碍,所幸能够及时化解:

    (一)打卡遭排斥

    开始阶段,活动要求打卡,加上活动次数较之前频繁,遭到好些家长排斥。于是我召开家委会成员会议,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我的计划,以及这样做的好处。然后成立家长先锋队,除了家委会成员,再吸纳平时配合积极的家长,带领他们加入李家成教授的研究团队,让他们看到全国各地其他学校先进的经验,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自然,先锋队在班级里起到领头雁的作用,更好地推动课题前行。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点滴进步显露,好多家长喜形于色:“老师,以前我家孩子都派不动的,自从开展‘我是生活小能手’主题活动后,每天倒垃圾的活都是孩子包了。”家长朋友圈开始发孩子做菜、洗衣等画面,绝大多数家长开始全力配合,使得各主题活动顺利展开。有些家长还出谋划策,为各项主题活动增设不少趣味。逐渐,老师家长关系更密切了,合作更和谐了,促进最大限度的家校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营造氛围难

    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仅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收效甚微。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决定带动任课老师一起干。一开始老师们不理解,觉得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还不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多抽时间辅导后进生来得实在。我首先与学校领导商量,取得校领导支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积极、开放、接纳的成长型校园环境,如布置长廊,电子屏幕播放等。我再次和各任课老师一起协商,当看到个例有明显变化后,教师们也开始通力合作,一同掌握成长型思维,开展符合成长型思维原理的教学。我还借用家校合作平台,把成长型思维理念传递给家长,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把新理念渗透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而绝非是仅仅配合每一次的活动,真正实现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全程化和全生态化。

    四、功夫最是不负有心

    我按着唐福兵教授《教师专项课程的实践与结题》的思路,首先搞清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提出“问题”,最后如何解决“问题”。再结合具体的例子,一步一步把“申报材料”转化成“结题报告”,一次次地请教,一次次地修改,终于完工。本课题出乎意料地荣获市二等奖。

    回顾一路走来,的确比较辛苦。周末原本可以休息,我在策划活动。节假日,原本可以家人围聚,其乐融融,我却通过网络和学生、家长一起商讨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确定活动地点,设计具体的实践方案。寒暑假无数个日夜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

    当然,收获也让人欣喜。譬如“垃圾分类”这个主题,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学习、分类知识宣传、分类活动实践后,清楚地意识到,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主动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普及者和践行者,从而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协助垃圾分类这项大工程。

    再如,助力新疆库车地区“爱心小课桌”筹集资金这个主题活动,每个学生自发认领一套小课桌,因为数目较大,而我又要求孩子自己积攒,难度骤增。为实现这个目标,小脑瓜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用通过两个月的努力获得的报酬,来完成“爱心小课桌”计划,意义远远超出以往从家长那里直接要来捐献。这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爱心,更是考验孩子做事的毅力、恒心。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又深切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感恩,更是把一份爱心传递给库车小伙伴。孩子的情商、财商、逆商,更上的不仅仅是一个台阶,孩子的那份最纯朴、最本真的良知,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种种迹象都表明,课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个体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整个精神状态在蜕变,绝大多数学生抗挫能力大大增强,整体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整个班集体也是从未有过的团结,各种活动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处使,完美形成班集体强大凝聚力,于2019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班集体”。这些变化不正是我研究此课题的初衷?

    同时,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的德育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所有的收获就是对我付出最好的肯定,成了我前行最强劲的动力,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