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庆波老师指导库车孩子学习。 受访者供图 |
●人物名片 张庆波 库车二中语文教师、行政办副主任,慈溪市逍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一师一优课”优胜奖,宁波市优质课二等奖。 “你为什么要去呢?”当慈溪市逍林中学语文老师张庆波报名援疆时,周围同事都很惊讶。 作为一个在省级重点高中任教且有着20年教龄的老教师,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一些?从温润舒适的南方到苦寒干燥的大漠西北,她如何适应干燥和寒冷? 如今,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接近尾声,张庆波庆幸当初的决定,“我们可以在孩子的心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助力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如此有意义的事,我那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1 渴望用行动点亮教育之火 “援疆支教这个念头,藏在心中很久了。”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宁波教师不畏艰苦,援疆支教,张庆波很崇拜他们,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2019年12月,她递上申请,并在心中许下“初心不忘须砥砺,甬库万里共桃李”的援疆誓言。 “妈妈,你去援疆了,那我怎么办?”一想到很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女儿千万个舍不得。“一年半时间,没办法陪在你身边,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想一想千里之外,有一群和你差不多年纪的孩子,非常需要援疆老师来帮助他们。小小的遗憾,却能点亮更多孩子的人生梦想。”张庆波在跟孩子交流中还提到了一个人。“当选‘中国好人’的宁波援疆教师姚仁汉叔叔,你还记得他吗?他到库车二中任教,三年下来,帮助该校实现学生考入清华零的突破,并且此后年年有学生考进名校。后来他虽然因病去世,但精神永远留了下来。”张庆波的这番话说服了孩子。 2020年4月,宁波援疆教师张庆波奔赴万里,来到库车二中,开始支教之旅。 学生们对这位“知心姐姐”又敬又爱 2 隔离期刚结束,张庆波因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经常上火,几次中暑。为了避免给学校添麻烦,她有意识地多喝水、自我调理,没有声张。 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张庆波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第一个学期,我被分配到高一的理科小尖班。这所学校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均出自小尖班,学校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我。”无形之中的压力,被张庆波转化为动力,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张老师,我很想好好学,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第一学期末,班上一位叫郭晋言的男孩子主动到办公室找张庆波。 原来,郭晋言偏科严重,理科成绩不错,但语文成绩就是上不去。起初孩子怕被批评,每次老师说要单独交流,都会流露出不情愿的情绪。 “其实孩子很聪明,只是在学习语文上没有找到好方法,慢慢引导更为重要。”张庆波试着跟这个孩子拉近距离,隔两三天就找他聊天,不说学习,围绕的都是兴趣爱好。 比如,郭晋言说“自己喜欢玩游戏”。张庆波顺着话题说,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除了能积累字词、成语、谚语、文学常识,还能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玩游戏也能学到语文知识,比如古风游戏,引用经典诗词,没有语文基础是无法理解的。” 这样的交流次数多了,孩子渐渐放下心房,把张庆波当成知心大姐姐。后来,孩子主动要求语文辅导,张庆波就给孩子制定私人学习套餐,短短一年时间,孩子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老师要做的就是激发潜力,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学。”相处时间长了,这群孩子对这位宁波来的老师又敬又爱。 “援疆支教我不仅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快乐,也为我自己带来信心和荣誉感。”张庆波说。 “推门听课”助推当地老师专业成长 3 入疆以来,张庆波会认真研究学校学情、班级学生现状,钻研教材教法。她制作的课件,把宁波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成了当地老师最好的学习样板。 张庆波上的每一堂课,都会有老师“推门听课”。碰到大型观摩课,人数就更多了,二三十人,后排都坐满了。作为“姚仁汉名师工作室”中的一员,张庆波与库车二中的优秀学员周雪莲师徒结对。 去年11月,库车二中开展班会课同课异构比赛。赛前,张庆波以宁波援疆教师身份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活动选题、语言提炼等方面悉心指导参赛教师,帮助他们打造设计巧妙、课件精致、语言精练的精彩课堂。由于充分的交流与指导,比赛课各具特色,得到一致好评。 赛后,张庆波又作为评委对本次比赛课中的不足进行悉心指导。参赛老师和各班的班主任表示,张庆波老师的点评对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指导性强,易于实践,非常受用。 捐书捐衣,搭建甬库两地友谊桥梁 4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庆波与另一位宁波援疆教师邬银萍在齐满镇调研基层教育工作后,发现一些农村学校孩子正为没有充足的阅读资源而发愁。 为了满足库车孩子对阅读的渴望,张庆波联系慈溪市逍林中学。该校党委书记、校长胡军平得知情况后,立即通过校团委在全校发起“‘慈·书循环’我为新疆库车捐本书”活动。 去年10月28日,逍林中学全体师生聚集在田径场献爱心,短短半小时,筹集到1200余册爱心书籍。当天下午,这些爱心书籍“奔赴”库车,送到库车孩子们的手上。 另外,宁波爱心人士为库库什二小捐赠160套冬衣,邬银萍和张庆波也自掏腰包购买40套,为该校200名学生每人送上一套冬衣。 后来,张庆波在下乡调研时又注意到库车比西巴格乡的一些小学没有净水设备。她的老同学谢建绒得知此事后主动联系,表示愿意出一份力。于是,张庆波牵线搭桥,为比西巴格乡比西巴格村小学和库库什二小捐赠价值一万元的净水设备。 “妈妈,我们同学得知你在援疆,都觉得你很厉害呢。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加入其中。”这次寒假回到家,女儿的这番话,让张庆波很欣慰。 “努力搭建甬库两地友谊桥梁,点亮一个个小梦想,给库车孩子带去更多关爱,援疆让我懂得人生奋斗的价值。”张庆波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