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宣讲员”培训现场 通讯员供图 |
 |
乌月琴在宣传“公勺公筷”相关知识 通讯员供图 |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下发《宁波市终身教育“双百千万”防疫科普行动方案》,许多志愿者、教师、学生及社区居民,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双百千万”防疫科普行动,打通基层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自制“新春礼包” 助力防疫科普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张洁 杨阳)“奶奶您好,这是‘新春防疫红布包’,扫描红包里的二维码可以听防疫课,祝您身体健康!”近日,北仑职高的党员教师走进高河塘社区,将他们亲手制作的新春防疫红布包送到年长群众手中。 “卫生清洁心欢畅,除疫逐瘟人健康………这对联挺不错,谢谢你们。”今年68岁的刘奶奶和孙女看着党员们送的“防疫健康”春联,立马念了起来。 在北仑职高校园里,党员们正在整理这批特殊的防疫礼包。为了更好地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识,提醒群众做好自身防护,尤其是面向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老年群众,党员们结合节庆特点、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将疫情防控常识创作成50余副新春对联,印制宁波市“双百千万”防疫科普课的课程二维码,和口罩等防疫物品一起放入防疫礼包中,分发到广场和老年群众家中,并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扫码听课。 简洁明了的平仄文字,通俗易懂的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形式,将疫情防控知识植入人心。当天,北仑区高河塘社区的五十多位55周岁以上老师收到这份特殊礼物。 结合全域旅游讲好家乡故事,宣传防疫重要性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丹 仇洁)在奉化溪口景区门口,一位学生向游人发放防疫宣传单:“爷爷奶奶,你们要注意身体,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家要记得洗手哦。”这位学生是来自奉化区溪口镇畸山小学504班的李欢欢同学。她的老家在贵州六盘水,今年留在宁波过年。 近日,溪口成校开展“小小宣讲员”培训,留甬子女不仅能免费领取溪口景区门票,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带团技巧等。 据悉,活动第一期有16名学生参加。活动前夕由溪口成校教师仇洁编写“溪口景区旅行指南”和“全域旅游疫情防控科普宣传海报”,再鼓励这些小学生分发,向来溪口景区旅游的中老年人宣传防疫的重要性,同时讲好家乡故事。 “我们还将溪口元素与科普防疫相结合,制作手机宣传海报,对内是防疫科普,对外是宣传家乡。”仇洁老师说,“小小宣讲员将学以致用,在寒假留奉过年期间,为父母、亲戚、朋友做好宣传和游览服务向导。” 据了解,溪口成校后续还将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防疫宣传,全力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以志愿服务的角色做好此次旅游推广、防疫宣传,彰显宁波教育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担当与作为。 戏曲、儿歌、三句半…… 大人小孩普及防疫知识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林杰 方平)“病从口入都知情,舌尖上的防疫要记在心。守住口上吃,煮要煮得熟,要养成良好习惯必须用公筷公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家洗手要记牢,家庭要经常通风卫生搞,疫情定会控制牢,身体健康第一好!”江北区甬江街道一户人家里传出一阵动听的小曲。 现场唱曲儿的,是八十多岁的乌月琴,她是该街道“阿拉百姓微讲团”的宣讲员,曾经创作出不少为街道居民赞誉的作品,也因此被大家称为“草根艺术家”。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乌月琴却在忙着写宣讲词,一遍一遍反复排练,就是为了能尽快让“公勺公筷”走进家家户户。 其实,乌月琴只是这个微讲团的其中一位宣讲员。这里的成员,有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有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幼教老师,也有党员志愿者。宣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戏曲,有三句半,还有儿歌。 江北区朱佳苑幼儿园小朋友王依依是一名小小宣讲员,她用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传达着公筷公勺新“食”尚:“中华文明5000年,筷子已有3000年,就餐礼仪好习惯,公筷已有1000年。来到文明新时代,公筷公勺不奇怪,一双筷子吃天下,这个习惯可不赞。怎样才是赞?享受美食要明白,公筷公勺可不赖。公筷夹菜有卫生,公勺舀汤很干净……” 像乌月琴、王依依、陈春这些活跃在社区的志愿者,正是“双百千万”防疫科普行动的宣讲员、引导员,他们将“文明餐桌公筷公勺”的宣讲变成在线“云宣讲”,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