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家长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期孩子爱玩手机,家长却无从下手

亲子关系如何处理得当,首期“班主任茶座”专家来支招

讲座现场。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月5日晚,由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现代金报·宁波教育》联合承办,首期“班主任茶座”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举行。

    优秀班主任、点评专家和家长代表,围绕着六年级男孩洋洋(化名)因寒假里玩手机游戏和爸妈发生争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很多实用招数,家长们直呼:“这样的活动真棒”“给家里有小叛逆的指点迷津,太接地气了”……

    此次茶座活动在甬上APP和大学园区图书馆微信公号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次逾13万多。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摄影记者 杨辉 通讯员 傅卫平

    [案例]

    因玩手机游戏 孩子负气锁门

    寒假里,小学六年级男孩洋洋因为玩手机游戏的事,和爸妈发生争执,洋洋又一次把房间门重重关上。“洋洋,开门啊!”妈妈在门口大声喊。“不,你不把iPad给我,我就不开门。”洋洋在房内大吼,“说好的,我作业做好,就给我玩,你们说话不算话。”房间里传出洋洋扔东西的声音。妈妈在门口劝:“洋洋,你不要急,我们好好说,你先出来!”一旁的爸爸也说:“洋洋,你马上要上初中了,不要闹了。你出来,我们好好商量。”

    “那你们把iPad给我!”洋洋关在屋里不肯出来。洋洋爸妈在门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拿这孩子怎么办?

    招数1

    讲道理没错

    讲规则更重要

    寒假里,像洋洋家的现象并非个别。优秀班主任、宁波市实验小学老师茅燕琴说,不少家长都向她诉过苦,说家里的教育挺民主,很尊重孩子,只要要求不过分,都能满足他,所以孩子小时候可听话了,家里气氛一直挺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变得叛逆了,比如不答应他玩手机,他就大吵大嚷,根本没办法沟通,搞得家长很头疼。

    “不少家长没有把握好尊重和宽容的尺度。跟孩子讲道理是没错,但我们得看跟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讲道理。不少家长搞错了时间顺序,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就碎碎念式地讲道理,一讲就讲好几年,讲来讲去都是差不多的话,到后来,家长刚开口讲一句,孩子就能接上后面一句,这能有什么效果呢?”茅燕琴认为,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就需要跟孩子讲规则。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属于这个家的规则。”茅燕琴特别提到了“3W”原则,就是无论何时、何人、何地,只要规则建立了,轻易不能打破。比如,“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这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内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独自承受。

    “制定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规,不说教、不宠溺,全家遵守,与时俱进,这是预防孩子叛逆期行事出格的根本。”这是茅燕琴的育儿高招。

    家长代表周俏春的做法很好地印证了茅老师的话,“孩子小时候,因为贪玩,不来饭桌上吃饭,等到她饿了,想吃时,桌上啥也没了,我把碗都洗好了,就让她饿着。”这样饿过两次,孩子吃饭认真多了。“在规矩面前我是动真格的,没有下一次,就这次!”从小培养的规矩意识,让周俏春在女儿进入青春期时,母女间并没出现太大的亲子问题。

    招数2

    努力理解孩子

    先说建议后批评

    可是,很多家长并不是教育方面的行家,他们在孩子小时候的关键教育时刻,没有把握牢,等孩子进入青春期才发现亲子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优秀班主任俞成效来自邱隘实验小学,家中有一个读初二的女儿,他很能理解案例中洋洋的父母。“矛盾性是青春期孩子最显著的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课业压力和生理变化,既自信,又自卑;既渴望友谊,但又享受孤独,喜欢一个人独处。他们的心理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容易冲动,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炸。”俞老师讲了个自己女儿的例子,在淘宝上买衣服,妈妈根据她的要求挑选好衣服,但她不满意,一定要自己挑选,最终,她选的和妈妈最初推荐的几乎一样。“可见,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亲身体验,不喜欢父母包办。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所以他们往往对正确合理的建议会故意唱反调,来追求那个所谓的‘自由’与‘平等’。”

    对此,俞成效的建议是,家长需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努力读懂孩子的内心诉求。“跟青春期孩子沟通,家长需要更多耐心去理解他们。千万不能因为亲子关系的恶化,对孩子冷漠失望,让孩子出现心理疾病。洋洋爸爸不一定非得破门而入,把批评放后面,把建议放前面。叛逆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家长应该多关心、多陪伴。”

    点评专家、宁波教育学院教授王晶晶很赞成俞成效的话,她认为,叛逆是个中性词,而不是贬义词,孩子“跟你对着干”,并不代表他就是错的你就是对的,孩子玩手游,可能是想放松一下,可能是想和同伴交流,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你如果堵上了这条路,家长是不是可以开通一个其他的通道?比如一起去打球、看一场电影等,在愉悦的气氛中与孩子沟通、引导。”

    招数3

    做“中医式”家长

    标本兼治

    现场嘉宾一致认为,“叛逆”是孩子用来表达自我、摆脱父母的控制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我长大了”的呐喊,家长对此不应生气,而是该激动,说明孩子在成长。

    如果错失了小时候的教育良机,重构亲子关系的机会还是有的,“孩子总有说的时候,这一次,家长一定要真诚地听、耐心地听,不要打断他,不要去评判。”来自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徐莺莺说,有些家长容易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比如“你总是这样”“你就是不听我的话”等,常以这样的口吻指责孩子,喜欢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强加给孩子,很武断,这样孩子就会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和倾诉。“家长也需要学习,学会倾听,要成为孩子的战友、盟友。”

    王晶晶很赞成徐莺莺的观点,她说,像洋洋这样的亲子冲突肯定是有前因后果的,“我们应该做中医式的家长,标本兼治,要搞清楚这个因在哪里。洋洋的父母不妨先冷处理,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先满足洋洋的要求也没关系,家长退一步并不是说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威信了,重构亲子关系还是来得及的,中医一般是两三个疗程后再搭脉调方子。”

    王晶晶建议,家长需要改变认知,换位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和孩子多交流,谈谈未来等,“家长不能再以对婴儿、对儿童的态度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而是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完成一个重大身份的转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