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们通过校外实践活动促身心健康发展。资料图片 |
 |
老师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资料图片 |
民盟宁波市委会 建立心理危机学生 转介“绿色通道” “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民盟宁波市委会中的不少委员来自教育界,今年向大会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就是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建议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基地与市级学生心理体验与辅导中心,协助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市级层面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绿色通道”,推动更多学校与医疗机构间建立“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已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提供帮助。积极与省级机构、先进城市优质资源以开设联合门诊、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对接合作。 致公党宁波市委会 超千人学校应配备 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致公党宁波市委会提出的一个集体提案,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建议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同时,探索运用学生喜爱的“网红主播”等形式,提高学生受教接受度。鼓励各学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参与,也可通过校广播站、“悄悄话信箱”等方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开展。 建议明确在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的学校中,应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纳入对教育系统的考核;对专职教师难以到位的地区可以考虑建立相邻学校间共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片区联动合作机制等。重视解决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职称评、聘等问题上的待遇,提高就业吸引力。 民进宁波市委会 将生命教育纳入 学校教学课程体系 今年市“两会”上,民进宁波市委会也关注到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提交了一份有关《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健康校园”建设》的集体提案。 民进宁波市委会建议,妇联、教育、卫健、民政、公安、宣传等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积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共同构筑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动,并适时启动编制《宁波市家庭教育服务工作标准规范》。 同时,建议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校园”建设,将生命教育、性教育和心理教育“三位一体”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引导并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市教育局 下一步打算 这样去努力 为进一步构建全员参与,学校主体,区域、校际横向贯通,教育、卫健、家庭、社会交融互促的心理健康服务大循环格局,宁波市教育局正在加紧筹建“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培训与研究、辐射与服务功能,通过功能整合、队伍聚合、行动联合,建立医教协同、家校协同、校际协同的心理健康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信息化、专业化、品牌化。 宁波市中小学生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首先,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注意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其次,加强对心理高危学生的综合多重干预,提升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精准度、干预有效性、转介顺畅度,全面保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拟建设两个实体基地,分别为“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体验中心”和“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前者建在教育系统,后者建在卫生系统,双方充分整合资源,开展互为嵌入式合作,构建教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有效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前者整合专业心理教师力量开展心理健康亲子宣教、心理体验、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学生心理体验基地;后者整合专业心理医生力量开展绿色通道、危机转介、筛查指导、进修培养、科学研究等服务,建立学生心理诊疗基地。 本报评论 提高心理教师职评待遇 要敢于“破冰” 今年宁波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们纷纷聚焦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其中,致公党宁波市委会提出的集体提案是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该提案中提到,重视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职称评、聘等问题上的待遇,提高就业吸引力。 宁波是全国范围内非常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早在2000年前后就陆续引进心理系、教育系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尽管宁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的成长,也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职称评审序列,但是,自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施“评聘结合”方式,尤其有些学校开展自主职称评聘后,专职心理教师在职称评聘时就显弱势。 在评聘结合的情况下,学校推选到所在县市(区)或大市的教师,则是在校内按业绩打分排队,那么与其他的考试学科相比,心理教师获得荣誉的机会少,也不担任班主任,自然是很少有出头之日了。这样,心理教师即便专业再强,在职称评聘上往往也只能一声叹息。 教育部曾在相关文件中两次提到心理教师可以享受班主任待遇。其中,2012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也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提到的班主任同等待遇,没有具体说明。班主任具体有什么待遇,现实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工作量和经济待遇。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可享受当地标准教学量的一半,这个一般以班主任津贴的方式体现。二是提拔晋升上的待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三是职称评聘待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必须有若干年班主任工作年限的规定。另外,在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中,班主任工作年限有加分,如果考核优秀,额外加分。对于心理教师而言,最想享受的班主任待遇其实就是职称评聘方面的待遇。 也正是因为教育部的文件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语焉不详,导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落实这一待遇。现在,宁波市教育局规定,学校按照师生比1:1000(不足千人按千人计)的要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2022年全市初中和50%的小学完成至少1名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到2025年全市小学均配有专职心理教师。如果能让专职心理教师安心乐教,深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那么,解决他们在职称评、聘问题上的待遇,提高从业吸引力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宁波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只是规定专职心理教师享受副班主任待遇。如果给予专职心理教师在职称评聘上的班主任待遇的破冰之举,这样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待遇和义务是要对应的,对于专职心理教师,必须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经学校考核合格并报上级业务部门审核通过,才能享受这一破冰待遇。 另外,根据全大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情况,每年在全大市统筹若干个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名额,供全市符合条件的心理教师竞聘,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优秀的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坐冷板凳”的窘境。 刘波(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