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生在 网络“微”作业之中 学会尊重

    何锋 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 

    【教学过程描述】

    生A:这次主题是“尊重”,我作业的题目是《如何正确使用表情包》,我认为在网络时代,表情包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尊重的问题。(学生注意吸引)

    生A: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上周末差点出了大事。(学生窃窃私语,小声议论)

    生A:对,就是在班级群里,由于表情包的不正确使用闹了不愉快。(学生了然)

    生A:表情包在我们日常QQ、微信中经常使用,这也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更生动,大家沟通更愉快、更轻松,如这个“笑哭”的表情包就被经常使用,它还是2015年牛津字典的年度词语;但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表情包,就会很尴尬。上周末我们班级群里“熊猫人你装逼,我给满分”等表情包就给人不尊重的感觉,后来就发生了斗图,很不愉快。(PPT出示相应图片,学生关注度高,产生共鸣)

    生A:我觉得有些不太文明的表情包,如这些明星和身边人的照片做成的不文明的表情包就不要用,这不仅看了后会产生不尊重的感觉,其实对表情包中的明星也是不尊重,甚至可能构成侵害他们的肖像权。大家知道“葛优躺”吗?(学生纷纷点头,兴趣浓)

    生A:2017年,“艺龙旅行网”就因在微博中使用著名的“葛优躺”被诉侵权。最后,葛优提出请求法院判令“艺龙旅行网”立即停止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并索赔40余万元。(PPT出示报道,学生认真倾听)

    生A:所以,不恰当使用表情包不仅关系尊重还可能涉及违法,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表情包,做一个文明的网友。(学生鼓掌,展示结束)

    【德育观点评析】

    这是课堂内学生网络“微”作业的展示场景,学生围绕课时教学“尊重”的主题,结合班里实际发生的问题,分享了网络空间如何尊重的思考,使老主题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义。拓展了教材的学习边界,彰显了学科网络育人的实践与效能。

    网络“微”作业的实施,是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作业创新的德育实践,强调衔接课时教学、凸显学科特征、注重融合兴趣,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的学习需求。其“微”包含视角“微”、内容“微”、形式“微”、耗时“微”四大特点,。

    一、作业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最灵活的元素,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必须不断适应教学理念更新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相应地,作业也可以成为教师创新探索“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优质载体。在网络“微”作业实践中,我们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引,立足学情,从学生、教材、教师、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梳理了扎根学生生活,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个性兴趣为动力、简便方式为支撑、现代网络为载体的作业设计理念。

    我们尤其注重将价值引领贯穿作业始终,从中渗透包括知识、思考与情感范畴在内的价值观教育。其中,知识范畴强调知识的拓展和信息的择取;思考范畴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范畴则注重情感的激发与价值观的形成。

    据此,网络“微”作业以网络育人为基本思路,具有了明确的作业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我们希望借助作业,帮助学生拓展学科性知识,实现知识体系的再建构;学会通过网络收集、整理、甄别信息的技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在过程与方法上,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观察、分析、说明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并掌握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由此,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和逻辑的理性态度,了解领悟社会正向的主流价值观,感知弘扬正能量,丰富情感体验,并享受作业实施与分享的过程和乐趣。

    这一目标设计,有效回应了核心素养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变革的挑战,借助网路“微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与品德的探究者与建构者,真正逼近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思维过程,并最终走向学生的道德实践,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二、作业流程凸显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将网络“微”作业的实施过程分为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条线,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教学板块的差异和教学目标定位,设计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网络“微”作业,有效达成作业目标。

    一是知识拓展型作业。

    旨在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借助网络海量资源,通过查找、筛选、择取来丰富认知,实现知识扩容,深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以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爱护身体”为例,设计了“食品安全我知道”微课件作业。虞同学受到班上小A同学因未吃早饭导致血糖过低,跑操时晕眩事件的触动,针对早餐问题进行了“空腹六忌”微研究。帮助学生拓展了生活知识,传达了食品安全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价值判断,极大缓解了不按时饮食的现象,这种自发教育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是情感体验型作业。

    重在引领学生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满足,德性涵养,促进身心人格的健康发展。以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为例,教师针对情感教学目标,设计了“我是小拍客”微文档作业。有学生用一张中秋节家庭生活照分享家庭温情,也有学生描绘中秋节亲人不在身边的惆怅。每份作业内容不同,但都流淌着情感与温度,散发着浓浓的“家”的情怀,彰显德育中人文情怀的张力。

    三是难点突破型作业。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衔接经验,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并内化为个体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维护公平与正义》“公平正义的守护”后,设计了“扶不扶,我来说”微图说作业,请学生从道德、法律、社会、医学、自我保护等角度,自主选择切口谈想法。学生从网上搜集了德州三小学生扶人被讹、南京彭宇案、安徽女大学生扶人被讹翻转等新闻事件,自发提炼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如“扶”是帮助人的体现,应该扶;“扶”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传承;“扶”要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留下证据后再“扶”;“扶”应该科学的扶,不正确的“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扶人过程中的讹诈伤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这些观点的提炼源于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切思考与体悟,实现了学生对“公平正义”的多维深刻认识。

    不同视角的作业也引发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求异、发散与理性思维的塑造,在增长学生智慧的同时,更牵引其德行,延伸了课堂的长度。

    四是任务驱动型作业。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某一现实问题,学生自发或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网络微学习,常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沉淀生活的智慧。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学习时,出现了小B校园卡不慎丢失,因没及时挂失而被盗刷的事件,引起了同学热议。为此,教师设计了“我的卡生活”微作业,请学生分组就卡的作用、使用、安全性等展开具体研究。作业最终上传至校园网,成为点击率高的“新闻”,深受师生欢迎。网络“微”作业打通了学生走向会学习、会生活的通道,成就的将是有能力、懂生活的现代公民,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作业展评激活学生个体成长

    我们为网路“微”作业设计了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立足学科特点和学情差异,提出了分层递进的评价要求。第一层次要求作业完成及时、呈现清晰、内容完整;第二层次要求作业观点明确、价值观正确;第三层次要求作业创新独特、有价值。

    网络“微”作业的广泛展示,主要依托校园局域网平台,由班级电教委员和课代表负责整理和反馈本班网络作业。学生可在课后实现跨班、跨级阅读与共享作品,其中评定的优秀作业上传至年级公共平台中滚动播放,学生可自由阅读。特别优秀的网络“微”作业将由学科组教师统一上传至学校网站,实现更大范围的网上阅读与共享。学校定期举行校级学科联谊,根据联谊主题制作阶段性作业成果展板,自豪地“晒”出优秀网络“微”作业作品。如此,让网络“微”作业立足学生的多元个性,尊重其个体差异,借助网络展示与评价,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和收获成功。

    当前,网络教育已成为新的教育形态,面对无人不网的初中学生,我们只有主动占领网络这一育人新阵地,运用好这一新工具,才能完成网络时代的育人使命。网络“微”作业的实践,实现了学科作业由单一转向个性,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科教学由线性转向立体,由控制走向引领;使学科学习由知识转向智慧,由课堂走向生活。运用多种手段与途径让道德之树根植于生活的沃土,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中涵养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其德育因子的生长,这是学科教师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然责任,为之我们将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