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要学历史 为什么要学党史

2月23日,上海市嘉定区,外冈游击队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带领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参观纪念馆。 新华社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历史对我们有什么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学习党的历史?

    其实,只要正确总结和认识历史,历史对后人就有了启示和借鉴的功能。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下的是奋斗,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学习它,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

    主讲人

    五乡中学

    陈欢夸

    学习世界史 可怼“杠精”之无知

    在我们身边,可能会有这么一些“杠精”,他们对我们祖国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成就都嗤之以鼻,总喜欢拿它和某个国家做比较,比如,近些年中国国产动漫取得骄人成绩,他会说“比得过日本动漫吗?” 国球乒乓傲视世界乒坛,他说“也不看看足球,能跟巴西队比吗?”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100万亿,他说“能跟美国比吗?”中国治理荒漠化取得重大进展,他说“比得过瑞士的蓝天白云吗?” ……这样的抬杠看似理直气壮,实则愚昧无知。

    人类历史表明,每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不同,文明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有的走向衰亡,有的依然繁荣,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今天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人类文明的地方;还在与饥饿做斗争的非洲,比中国更早地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没有发明车轮的玛雅,照样能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金字塔;直到16世纪都没有发明文字的印加,并不妨碍他们把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天赋会有差异,但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全能选手”,有的只是因地制宜,奋力挣脱黑暗的共同经历。

    世界历史,教会我们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它的高光时刻。公元前6世纪,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的智者们如群星般闪耀之时,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的先民还处在蒙昧之中;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西亚文明的势头如日中天,此时刚完成郑和下西洋壮举的明朝国威犹存,然而接下来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却是刚刚走出黑暗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不讲“天道轮回”,与其望洋兴叹,不如就此反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是硬道理!

    学习中国史,专治精神“软骨病”

    中国有着悠久的治史传统,从“董狐直笔”到“太史公曰”,再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史学一直在昭示着它的明鉴作用。中国人也有着强烈厚重的历史感,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潜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财富。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历史学被赋予了传承民族记忆、厚植民族精神的特殊使命。梁启超在《新史学》一书中提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也就是说学习国史,能够增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激发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近代中国饱受外来侵略,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国史曾自觉承担起补国民精神之“钙”,治各种“软骨病”的责任。苏武、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妇孺皆知的英雄,成为昏暗时刻中国人心中的一盏盏明灯。

    近些年,有些人罔顾历史真实,公然篡改中华文明的起源,试图再去证明早已被扔入故纸堆的“中国文明西来说”,贬损和否定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甚至丑化人民英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做法是新时代的精神缺钙,当为世人所不齿。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汲取前进的力量

    青少年是一个“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是总有同学在这个关键时期或只埋头于习题的操练,或沉醉于游戏,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它是全体中国人民最好的教科书,也是青少年成长最好的营养剂。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厚重丰实,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政治品格,蕴藏着催人奋进的无尽动力。

    从浙江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这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犹如导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一个个坚定信仰、磨砺品格的生动教材。我们不会忘记,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怕笼罩下依然选择入党的徐特立老先生;不会忘记令日寇闻风丧胆,被害时胃饿得变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的杨靖宇将军;不会忘记面对敌人严刑逼供,拒不交出地下党情报,写下遗书教子“以建设新中国为志”的女英雄江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用宝贵生命揭示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从建党之日起便自觉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崇高使命。立党为公,心系百姓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的执政密码。新中国成立后,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无私无畏、艰苦朴素、敬业奉献,心中只有党和人民。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是人类减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真实写照。

    重温党史是为了知来路,明去向,不忘本忘祖,传承红色基因,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依靠人民、感恩人民、造福人民的深切情怀,敢于接住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