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我是班主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言不合就撕课本 冲老师喊“谁要你管”

校园生活格格不入,班主任如何“对症下药”?

    如今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家长们也习惯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但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校园集体生活后,由于性格问题,容易出现格格不入的状况。如何引导教育他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融入集体,懂得谦让,为他人着想,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是不小的考验。

    孩子的故事

    冲着老师喊“谁要你管”

    小闻(化名)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发现他的行为与众不同:语文课上我让他读拼音,他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无奈之下,请他坐下。谁知我一连说6次“坐下”,他却纹丝不动。

    打了别的同学,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他非但不来,竟然连教室都不进了,课也不上了,一个人在操场上溜达了2个多小时,任凭老师和同学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

    美术课上,他想跟同桌讲空话,可同桌专心听讲,没加理会,于是他便把同桌的和自己的铅笔全都折断,还把自己的美术书撕得粉碎。美术老师见此情景对他进行了教育,他竟说:“谁要你管!”

    我的思考

    是倔强任性 还是孤独自卑

    小小年纪就出现这种行为,一定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我带着许多困惑进行家访。

    交谈中,我了解到小闻从小就是个倔强又任性的孩子,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旦家长不依从,他就会大哭大闹,直至家长答应为止,而家长一味地迁就宠爱又养成了他的不良习惯。

    这种性格一旦出现在小伙伴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攻击性行为。于是,小伙伴们都不愿与他交朋友,也不愿意与他一起玩耍。

    同学家长甚至一看见他,便会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别跟他在一起!”“千万别学他的坏!”在别人鄙视的眼光里,他感到孤独和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的行动

    多给孩子 表现自己的机会

    心理学认为:重视暗示技术在辅导中的运用,有利于了解当事者心理困惑的解除,有利于当事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对这位把心灵封得严严实实的学生,更适合心理暗示。

    家访之后,课堂上我开始有意识地多叫小闻回答问题,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然后问全班同学:他回答得怎样?要不要来点掌声?(暗示——你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

    下课了,发现他捡起了一张纸屑,便借题发挥,告诉所有的同学,他的这种行为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更加干净。(暗示——你的行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我们感谢你!)慢慢地,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不再把我当作敌人,久而久之,他会主动接近我,跟我交谈。

    让他用欣赏的眼光 看周围的人和事

    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之后,我总是不失时机和孩子交谈,进行认知矫正。这是其中一次的对话内容:

    我:这几天老师特别高兴,你猜是什么原因?(用猜的方式拉近距离,消除紧张感)

    小闻:是不是我们班拿到了优胜红旗?还是这次考试同学们都考得很好?

    我:都不是。是因为你叫我“老师”的声音特别好听。

    小闻: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我:当然是真的了!我觉得很奇怪,你的声音这么甜美,为什么不跟爸爸妈妈说说话,不跟周围人多说话?

    小闻:我才不要呢,他们都不喜欢我!(一副仇恨的样子)

    我:你的爸爸妈妈是非常关心你的。还记得那个下雨的傍晚吗?你原本以为妈妈不会来接你,便自己抄小路回家。你妈妈到处找你,因为淋雨加上着急,最后感冒了。那你说,你妈妈喜欢你吗?

    小闻:喜欢。(声音很轻)可其他人不是,总是跟我爸爸告状,害得我经常被打。

    我:其实大家都很喜欢你,只是因为你的一些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果把这些坏习惯改掉了,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一位人见人爱的乖孩子!

    小闻:真的?(眼睛里放出来异样的光彩)那老师你说我的哪些坏东西要改掉呢?

    然后,我一一帮他指出要改掉的坏习惯。我告诉他,咱们一样一样改,相信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同学一定会争着要跟你交朋友。

    渐渐地,这个倔强又固执的男孩终于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了。

    变得乐观开朗 成绩也很优秀

    他的改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小闻有学习的对象,我让两位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同学跟他交朋友。 三个人一同做作业,一同玩耍,一同当老师的助手,一同为班级出力。要是小闻有不良行为,两位同学也会及时制止,并告之于我。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闻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次闲聊,小闻告诉我,他特别喜欢警察,长大当一名警察是他的理想。当时我正在排《黑猫警长》的舞蹈,便灵机一动,让他也来参加排练——尽管他的身体素质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都不尽人意。一开始,他练得很认真,也很刻苦。

    最后,演出的成功,使他欢呼雀跃,信心百倍,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

    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之后的两年,小闻进步很快。他不仅成了一位乐观开朗、品行端正、成绩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的同学、伙伴能友好相处,还能协助老师处理一些同学间的小矛盾。

    班主任说

    校园生活中,小学生由于社会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与他人相处的动机和目的,而是靠自我判断进行反馈,交流中难免产生摩擦、 矛盾。

    作为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做出那些在成人眼里“出人意料”的行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动机。我们一定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做判断、找方法,这样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只有站在同等位置去理解他们的心情,去解读他们的内心,去同他们交朋友,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是孩子和班级的核心,更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纽带。班主任的态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和家长的态度。在这个版块,请看班主任怎么诠释他们的“权力”。

    此栏目面向广大教师长期征稿,征稿要求:3000字以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某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案例,达到启迪同行、引导家长的作用。

    投稿邮箱:xiandaijinbao2@qq.com(邮件请备注栏目名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