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高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大院士团队在顶级期刊发文

找到水稻病毒的传播“密码”

陈剑平院士(右二)和他的团队。通讯员供图

    近日,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孙宗涛研究员团队发现不同类型的RNA病毒侵染水稻后通过操纵茉莉酸激素通路,协同促进病毒侵染与其介体昆虫的取食行为,从而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流行。研究成果以“A class of independently evolved transcriptionalrepressors in plant RNA viruses facilitates viralinfection and vector feeding”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上。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孙宗涛 游玉增

    论文第一作者为宁大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李路路和宁大张合红助理研究员,陈剑平院士和孙宗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此外宁波大学燕飞研究员、张传溪教授、李俊敏研究员等参与部分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得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项目和宁波大学王宽诚基金的资助。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整个生长周期面临着诸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特别是水稻病毒病害发生尤为严重。在我国水稻上的病毒就有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双链RNA病毒)等十余种,并且这些水稻病毒均由介体昆虫叶蝉或飞虱传播,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在该研究中,陈剑平院士团队成员先从不同RNA病毒中鉴定出一类独立进化且功能保守的病毒转录抑制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后的水稻都能促进介体昆虫对水稻韧皮部的取食活动,并且利用茉莉酸途径相关突变体进一步证明该行为变化是由于病毒侵染后茉莉酸信号通路受阻直接导致的。团队的研究揭示了这种共同靶标病毒侵染与介体昆虫取食的抗病毒能力是广谱性的,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病毒致病性、媒介行为和宿主防御之间相互作用提供新的科研视角,并为虫传病毒病的防控及遗传改良作物抗病性提供广谱性的靶标和策略。

    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PNAS创刊于1914年,拥有超过百年的办刊历史,有着很高的国际声誉。PNAS发表的文章涵盖研究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生态、社会科学等,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性期刊之一。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往往代表了非常前沿的研究报告、学术评论、重大发现,以及学科回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